立即打开
安信证券倒戈:高善文20个嫡系成员出走,首席九去四
http://zt.stcn.com/zt2011/content/2011-07/11/content_3044282.htm
2011
年,低调的安信证券遭遇了“人的问题”。
3
年前,安信证券从光大证券挖来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及其研究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崛起。3
年后,安信证券自己也尝到了分析师流失了一半的滋味。
“今年以来,(
安信)
研究所人员流动严重。整个研究所大概五十号人,流失了二三十个。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人走。”一位安信证券分析人士透露。
这是安信证券第一次遭遇的如此大规模的“倒戈”。7
月初,分管投行部及计划财务部的副总裁阴秀生离开安信证券,投奔国泰君安。
他们为什么抛弃了这一块在业内还算响亮的招牌,离开了安信证券?
“大家集中在这个时间离职,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公司不重视行业研究这一块,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发展遇到了瓶颈。”多位安信证券离职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离职分析师们抱怨最多的是薪酬问题。
“最直接的体现是,安信的薪酬没有什么吸引力,工资水平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在券商里算中下游。”
买方“高薪虚位”:券商奔涌离职潮
http://zt.stcn.com/zt2011/content/2011-07/25/content_3045357.htm
一位研究所从业时间超过10
年的券商人士透露,研究员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双密集型职业。这个行业很残酷,市场只认那排名前几名的研究员,这种承认不仅体现在薪酬水平上,还体现在调研或路演时受到的待遇上。作为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其目标就是冲刺、冲刺,希望在分析师排行榜中“榜上有名”。对于研究员来说,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
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在一家券商内,晚上八九点钟还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定是研究所的办公室。在这种工作节奏中,头两年,锻炼和成长空间还能说服自己停留;两三年后,那种沉重的疲惫感会让人选择离去。
券商研究所“人事地震”为哪般?
http://zt.stcn.com/zt2011/content/2011-07/20/content_3043161.htm
“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排名压力,正是分析师行业面临的最大困扰。”一位已经离职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据其透露,外界一直认为分析师收入很高,享受百万年薪,这并非属实。其实在这一行业内,只有少数几位明星分析师能有如此高薪,一般分析师年收入也只有20
万元-40
万元不等,且收入的大头即奖金多少,还要取决于外部评价,以及当年行情,总体性价比并不高。
券商分析师频频“出走”,包括公募、私募在内的基金机构成了他们最普遍的去处。除了之前提及的袁宜和张兵,安信证券前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已加盟嘉实基金,安信证券前首席医药行业分析师洪露则将加盟一家私募基金担任合伙人。不过,也有少数券商分析师“出走”,去了其他券商机构,再续前职或是转行做投资等。从目前来看,这两类“出走”的比例大约在9
:1
。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