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企业文化师培训鉴定工作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支持承办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说,报名者的需求和热情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不但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分外踊跃,许多中、小企业也特别积极。直到培训开始以后,还不断有人打电话来要求加入。
企业文化师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诊断调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施、评价、创新管理等内容。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是目前我国面向企业文化管理人才培养的唯一一种国家考试。一般在企业内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都可以参加。通过鉴定考核以后,将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一个新的职业,我国第一批企业文化师将在他们当中诞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刘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推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必须有专门化的人员来实施它,通过对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这些人员的职业资格的认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么一个认证,来激励这些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实现岗位成材。”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的《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文化师的定义为: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从事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工作的管理人员。刘康说,经过培训考试通过的企业文化师应该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对所在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和疹断,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并及时做出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有效的文化营销,提炼企业精神,树立员工热爱企业的信心,而从这点上来说,企业管理岗位的人员都应该具备企业文化师的资格。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刘康:“从最终的目的来说,还是想推动从事企业文化这个群体的职业化的发展,提升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呢?企业文化师这个新职业新岗位的出现又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家企业去看一看。
同仁堂,创立于清康熙八年,到今天,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37年,走进北京同仁堂的总部,除了写在大门上的“仁德”两个字,我们在公司上下找不到任何别的口号和标语。但是,同仁堂300多年的企业文化,似乎能从它青灰的屋顶和每一根红色的立柱上弥漫出来,给每一个到访者以感染。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群:“在你一进到同仁堂的时候,或者你一走入你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首先告诉你的就是这个企业,它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它是‘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企业,而且这样的企业精神,这样的企业文化,不是当标语贴在墙上,不是当口号放在你自己本身的桌椅板凳旁边,或者手册当中,而是要在你的心中,而且呢这种企业文化的精神,要不断地来约束你,你只要在同仁堂一天,这个企业文化,这种道德规范,就永远约束着你,不管你走到哪儿。”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在1669年创建同仁堂时立下的宗旨。后来,同仁堂还把“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梅群认为,337年的同仁堂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估量。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群:“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也是,文化就是它的灵魂,这种灵魂的话,也可能它在一代当中,它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两代、三代、四代都可以继承下去,而且这个灵魂,应该说是自己的一个企业长寿的根本所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那么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有自己的灵魂体系,它才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有比较科学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哲学,也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奉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文化体系,不实施文化管理,那么企业它的管理层次就永远上不了品位,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