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111 0
2011-08-03

农业公社的构成形式只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先验地说,两种结局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第七,撇开目前压迫着俄国农村公社的一切灾难而仅仅考察它的构成形式和历史环境,那么一看就很清楚,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土地公有制,是构成集体生产和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此外,俄国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这使他们可能易于从小地块劳动过渡到集体劳动,而且,俄国农民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在排水工程以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体劳动了。但是,要使集体劳动在农业本身中能够代替小地块劳动这个私人占有的根源,必须具备两样东西:在经济上有这种改造的需要,在物质上有实现这种改造的条件。

关于经济上的需要,只要把农村公社置于正常条件之下,就是说,只要把压在它肩上的重担除掉,只要它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那么它本身就立刻会感到有这种必要。现在,农民需要的是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设备、肥料、农艺上的各种方法等等集体劳动所必需的一切资料,到哪里去找呢?俄国农村公社比同一类型的古代公社大大优越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它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利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实行合作劳动的农业经营。至于最初的创办费用(包括智力上的和物质的),俄国社会有支付的义务,因为它长久以来靠农村公社维持生存并且也必须从农村公社中去寻找它的新生的因素

第八,俄国的农业公社有一个特征,这个特征造成它的软弱性以及同各方面的敌对状态。这就是它的孤立性,公社与公社之间的生活缺乏联系,而保持这种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并不到处都是这种类型的公社的内在特征,但是,在有这一特征的地方,这种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就使一种或多或少集权的专制制度凌驾于公社之上。俄罗斯北部各公国的联合证明,这种孤立性在最初似乎是由于领土辽阔而形成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由于蒙古人入侵以来俄国遭到的政治命运而加强了。在今天,这个障碍是很容易消除的。也许只要用各公社自己选出的农民代表会议代替乡这一ZF机关就行了,这种会议将成为维护它们利益的经济机关和行政机关。

第九,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在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正是从所谓农民解放的时候起,国家使俄国公社处在不正常的经济条件之下,并且从那时候起,国家借助集中在它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来不断地压迫公社。由于国家的财政搜括而被削弱得一筹莫展的公社,成了商业、地产、高利贷随意剥削的任人摆布的对象。这种外来的压迫激发了公社内部原来已经产生的各种利益的冲突,并加速了公社的各种瓦解因素的发展。但是,还不止如此。国家靠牺牲农民培植起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样一些部门,它们丝毫不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却特别有助于不从事生产的中间人更容易、更迅速地窃取它的果实。这样,国家就帮助了那些吮吸农村公社本来已经涸竭的血液的新资本主义寄生虫去发财致富。破坏性影响的这种促进作用,只要不被强大的反作用打破,就必然会导致农村公社的灭亡。一方面,农村公社几乎陷入绝境;另一方面,强有力的阴谋正等待着它,准备给它以最后的打击。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新生的因素,变为优于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奴役下的国家的因素。

第十,,掌握着将近一半土地,而且是优等地的地产,是和公社对立的,更不用说国有领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通过农村公社的进一步发展来保存它是和俄国社会总的运动一致的,俄国社会的新生只有付出这个代价才能获得。甚至仅仅从经济观点来看,俄国能够通过本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来摆脱它在农业上所处的绝境;通过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租佃来摆脱这种绝境的尝试,将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这种制度是同俄国的整个社会条件相抵触的。

无论如何,研究的进展已经足以证明:〈1〉原始公社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它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大得多;〈2〉它们衰落的原因,是那些阻碍它们越出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是和今日俄国公社的历史环境毫无相似之处的历史环境。

以上所述,就是马克思关于俄国和中国等东方世界不需要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达到进入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经济条件——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现代化的充足理由。

(四),俄国和中国不需要进入资本主义的实践

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关于亚细亚所有制的俄国和中国不需要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已经阐明,那么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以后的实践能否证明马克思的跨越理论的正确性呢?或者说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是否符合俄国和中国的实际呢?

令人欣慰的是:从马克思提出跨越理论过了20多年以后,到了二十世纪俄国和中国在列宁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从而为实现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俄国和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摆在列宁和毛泽东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在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发展成和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经济成果,并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毫无疑问这里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第一条道路就是不经过资本主义。第二条就是经过资本主义道路。

   列宁选择的是不经过资本主义道路,列宁的办法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人说,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这和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何区别呢?这个区别就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没有了!也就是说:在这里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在这里不是对农民的剥夺,而是对农民的支持帮助!在这里不是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而是一切财产都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在这里不是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残酷的剥夺,而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一句话:在这里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被铲除了!没有资本主义的根基怎能产生出资本主义呢?我是1984年从研究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开始的,现在我又以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我的结束!在那时我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现在我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唯一途径!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