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恐怖分子被就地正法,看中国新疆的反恐策略的变化! 最近二年来,新疆的恐怖袭击不断,从袭击出操的武警,到“7、15”暴乱,再到最近南疆喀什发生的两起恐怖袭击,都说明了新疆的反恐形势很严峻,恐怖分子和国际上反华势力勾结在一起,伺机在新疆策划恐怖袭击。
从南疆这两起恐怖袭击来看,恐怖分子袭击的计划性,目的性都很强,规模也不小。因为这两起袭击案间隔时间很短,手段很残忍,都是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且人员分工也很明确,这都说明了恐怖分子决心要在南疆掀起一场恐怖袭击的腥风血雨。
面对恐怖袭击,政府的表现令人赞赏。除了应变能力很强外,对恐怖分子也绝不手软。关键时刻,果断出击,一律格杀勿论。今天早晨的新闻报道,说是在逃的两名恐怖分子被追捕的民警就地正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新疆的分裂活动就很猖獗,新疆一小股民族势力一直企图用武力谋求独立。不断地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和反革命暴乱。应该说,新疆的分裂分子的活动是有阶段性的。80年代以前,是以暴乱为主要形式,事态很大,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8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分裂分子在一个地区发动暴乱的条件基本上不存在,所以他们就改用恐怖袭击形式,继续进行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活动。
建国以来至今,政府对新疆的反分裂的策略是不同的。建国初期,采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等形势基本稳定以后,改为军事为辅,主要靠地方政府来稳定社会局势,只有在事态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才动用武力。
在新疆反分裂,反暴乱的斗争中,老一辈的革命家的策略是很高明的。新疆解放后,大量正规部队就地专业,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仍保留军队性质,一边生产,一边随时准备战斗。
新疆建设兵团,在稳定新疆局势,反对分裂活动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由于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很严格,在民族地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少数民族政策,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很宽松,这就给一些分裂分子创造了活动的空间。对于少数民族的聚集,闹事,当时政府一般界定为人们内部矛盾。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然不能动用武力(军队)。出动了军队,那就意味着矛盾的性质变了,也会给西方反华势力污蔑中国找到借口。这个时候,生产建设兵团就派上大用场了。新疆建设兵团的布局很合理,编制以师为单位,每个地区和关键的战略要地,都会设置一个师的兵力,师部在根据它的势力范围,以团为单位布置兵力。这样,兵团一边生产,一边军训,一边准备战斗。实力和装备很正规部队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那个地方出现了不稳定因素,有少数民族聚集闹事,兵团就会派出自己武装力量,前去镇压。对外宣称是兵团和地方群众发生冲突。分裂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明知是怎么回事,但是有苦说不出来。
但对于事态很大的暴乱,需要动用武力的,中央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上报中央,等中央同意后,才能采取军事行动。这样就耽误了时间,贻误了战机。有时候等中央下达命令后,事态已经不可控制了。
在新疆分裂的斗争中,将军王震不得不提。新疆的民族人最怕王震,只要王震一到新疆,分裂势力立马就老老实实,不敢妄动。为什么他们这么怕王震将军呢?原来只要王震将军在新疆,遇到暴乱,王震将军毫不留情,坚决镇压。根本不顾中央的规定。等打完了,杀完了,王震将军才向中央汇报。中央也对他无可奈何。
所以,分裂分子害怕王震将军的刀和枪,害怕到什么程度?新疆民间有一传言,说是夜里小孩哭,大人为了吓唬小孩就说:别哭了,再哭王震就来了。孩子一听,立马就不哭了。可见,王震将军对新疆分裂分子的震慑力是很大的。
后来,中央改变了策略,允许部队遇到暴乱后先行动后汇报。中央这一政策的改变,使地方政府和驻军放开了手脚,对于出现的暴乱能及时进行打击,有力地维护了新疆的安全。
随着中央反恐策略的改变,80年代后期,新疆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暴乱事件。新疆的形势越来越稳定。分裂分子已没有活动的空间,他们只好偃旗息鼓,等待时机。
最近几年,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借机干涉中国的西藏和新疆的少数民族事物,妄图把这些中国内政国际化。中国政府为了不给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口实,对西藏和新疆的少数民族事物的处理显得格外小心,特别是敏感的民族冲突和分裂分子的活动,更是畏手畏脚,手段不够强硬,这就给分裂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暗中支持下,又死灰复燃,在新疆发动恐怖袭击。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就是国际大气候下的必然结果。
这两次恐怖袭击发生后,政府的应变能力和采取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它顺应了中国人民要求稳定,坚决维护国家团结的强烈愿望,也彰显了政府打击恐怖分子的决心。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希望政府用强硬的手段,对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进行无情打击。对待人民我们要像春风一样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霜一样无情。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让西方那些打着“人权,民主”幌子的政客们狂吠吧,我们根本不理睬他们。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危,才是我国政府最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