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市场预期且仍处于高景气度位置,应关注“较2月下降”还是应关注“超预期”?我们认为后者更加重要。PMI本质上是环比指标,在低基数和春节效应的共同作用下,2月数值上升至异常的高位。在此基础上,3月读数相对下降是必然结果,并非意味着经济复苏自此就会出现趋势性放缓,不必过度解读。年初以来PMI指数的反弹中包含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疫情过峰后,此前积压的产需出现补偿性释放;二是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带来的趋势性复苏。前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体现,并相应推高PMI指数,而后者则是较慢而持久的过程。所以,PMI指数在疫情之后的合理表现就应该是短期内先迅速冲高,而后很快下降,然后再随着经济内生动力的复苏而逐步上升。2020年2月之后的PMI数值表现就是如此。我们认为今年PMI指数也可能出现相似的曲线。2020年的动力在于出口,而今年的动力在于消费。不应因为PMI指数的阶段性下降就否定经济复苏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