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的走向,真是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无非两派,每一派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可见:历史进入到了两难抉择的岔道口。下面将其差异列举如表:
一派
| 另一派
|
观点
| 依据
| 观点
| 依据
|
私营市场
| 信息和知识分散论,私利人哲学。
| 国家计划。
| 市场缺陷论,落后国家赶超积累资本论。
|
支持世界经济一体化。
| 比较优势理论,世界趋同论。
| 幼稚产业保护和落后国家例外关照。
| 殖民地经济是一种依附经济,光有政治上的独立不能终止落后的延续和差距的拉大。
|
国有企业民营化。
| 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是不公平,是腐败的经济温床。
| 国有企业还可以发展壮大。
| 个体中小民营企业往往不环保并且不足以与外企竞争。
|
否定计划经济时期。
| 民生经济严重滞后,且集权。
| 肯定计划经济时期。
|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每个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自力更生。
|
法治与民主。
| 社会契约是私利转向公利的宪政基础,政治民主是经济民主的保障。
| 基于文化的革命与道德奉献精神的德治与群众运动。
| 防止腐败与激发人民的创造力。
|
严格的计划生育。
| 人口负担论,尤其担心穷人人口过多。
| 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 人口资源论,人口数量和质量都是资源。
|
国际关系外圆内方论。
| 发展需要和平的国家环境,稳定是和谐的硬任务。
|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与买办经济。
| 为了实现国际公平与国内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
放开农村土地市场。
| 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促进城市化。
| 保证农民土地经营权和18亿亩“耕地红线”。
| 防治国际粮食帝国主义,发展新型合作社农业。
|
也许,正确的做法是二者的适当调和。所谓适当就是战略明确而策略能因地因时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