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未来数学中心的转移,我们不能不想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吴文俊。想起了他在北京中国科技馆阶梯会议厅,面对数百位中外数学家从头至尾用熟练的英语作了题为"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的演讲。他致力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明确指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决定数学历史发展进程的也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这是对数学史正本清源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曾有过辉煌成就。吴先生认为,宋元之前我国的数学是非常发达的,我们当时的研究已经很接近现代数学中先进的理论了,但是很遗憾,由于宋、元时代,中国数学的发展中断,使中国总是与重大的数学发现擦肩而过。以前都认为实数系统是西方人发现的,而现在经吴老研究,实数系统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成果。
数十年如一日,吴老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他曾在拓扑学的领域里奋勇开拓。1958年,他开始对策论的研究;1967年,他专注于示嵌类理论与线性图平面的相关问题;1970年,又提出了 I量度的概念……当世界电脑发展初露端倪之时,他立刻把电脑与自己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数学机械化-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
2001年,吴文俊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殊荣,他从所获5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中拨出50万元,设立"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用于鼓励并资助年轻学者研究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数学交流的历史,揭示部分东方数学成果如何从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往欧洲之谜。 他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痴情,向世人宣讲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他不愧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
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证明了实数系统起源于中国,却没有揭开东方数学成果如何从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往欧洲之谜。更没有敢于指出中国数学的发展数次中断,总是与重大的数学发现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中国的古代数学的辉煌,曾经是人类数学的中心。那么,西欧数学并没有遗留下更多的中国算术痕迹。如果说中国的算术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那么,在现代数学中也应该有对应其领先的位置。如果查不到这方面的具体证据,无非是一个发现早晚与先后的问题。而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后继研究与后继发现与发明的问题。因为这才是科学发展的根本。
中国数学的发展,需要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同样需要真正学懂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更需要真正学有所长用中国数学方法解决现代数学具体问题的第一人。还需要善于识别与发现别人这方面有突破贡献的伯乐第一人,……。
中国需要第一人,同时也需要全民族对自己国家数学的自信心与挖掘精神。中国的古代算术曾经造就了古代数学的一个高水平,那么,中断后的再继承也同样会造就一个现代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