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cn/aRGf4P
《
经济危机第二阶段》
“我们正处于本次经济危机第二阶段的前三分之一。”
现在正式进入。不过看样子,大部分人没怎么重视之前的提醒。那文章之后,地方ZF债务果然要靠地方债发行解决,而且第一次没协调好,还认购不足7.11和8.2~南海的问题是文章之后被推上媒体浪尖的~ ~ 还有一些其它的,有兴趣自己看。
注意到的,现在应该都很高兴罢。毕竟跟盈利直接挂钩的东西。
这种宏观的判断,其实背后有一大堆模型和估值体系,主权评级只是相当小的一个项目而已,更不用说还有一大堆一二级市场的操作方法。很多人认为宏观对冲是二级市场的事情,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一级市场,包括PE投资,IPO,并购等都是需要的,而且有相当多的操作方法,可是国内大部分都是搞咨询的出身搞直投,包括投行和券商的,其实全是搞咨询的,并没有多少直接投资经验,很多咨询的方法,搞搞咨询还可以,但是如果真正实战,恐怕连这次如何盈利和对冲项目风险都不知道怎么做。
在标普正式公布下调米国评级前,Blackrock公布主权评级的时候,我也做了主权评级,毕竟是从经济危机已开始就跟进的,Blackrock的中国和米国是同样的评级,但是我的结果是米国比中国要低(这点微博提过~),但是不是说中国就没问题,这是个谁比谁更差,更悲催的事情~
之前立体化做空中国,这是个比较复杂的事情,涉及市场多,品种多,标的多,因为没有那个专业的傻了吧叽的直接沽空那个股票或者指数~政策,规则,合规,流动性,都是考量因素。总体下来,你会发现除了你资金量市场无法承受必须扩展外,总体收益率并不会比单独的期货市场获得的盈利率高~~但是很多机构,包括投行、对冲、私人投资公司、私人却都乐此不疲,这只能映证一个问题:国际老牌投行、对冲的盈利能力在减弱,或者说从今年2月份以后就基本丧失了实际盈利能力。这个实际盈利能力不是说不能赚钱,而是创造新盈利的能力基本丧失的问题。高盛,DEshaw等几大投行,对冲的财报也反映了一些~~~他要是有盈利能力,那还到处靠忽悠来影响市场干什么呢~又容易有合规和监管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顺着大势,大宗商品:黄金、白银、铜、石油、农产品,忽悠的效果(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至于到底做空中国可以赚多少,有需要单独说下~
相比之下,显然做空米国的盈利要/会大得多。市场选择多,而且限制相对小,盈利率也会高得多。相关一二级市场有很多可以操作的,很多人没事儿就光买卖股票,好时候你不会搞个并购什么的啊~当然这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全球一二级市场都有经验的人不多~~
最后日本这次干预汇市要提一下的,与上次半个小时才调整完的漫长时间比,这次速度,力度都很大,一分钟之内闪电行动,当然效果要比之前好,毕竟大多数机构的策略和保证金风险敞口拨备不能适应那种行情,而且那样的机构属于大多数,也就起到效果了。
至于之后的情况,国内很多问题,现在管理层应该比较棘手应该,如果仅限于A股市场,那是非常弱智的行为,比如那个传闻的401k计划,治理腐败、维持社会稳定(这其实是以透明公开以及信息及时披露和澄清为前提的)、增加社会消费品供给、增加就业、把房地产变为投资品而不是投机品、加强资金引导到实业和促进第三产业包括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PE/VC现在以炒楼炒大蒜的方法炒资产,不是什么好事儿),防止战事东移,才是改善滞胀,并最终走出滞胀的对策。现在的资产泡沫太大,地方ZF的资金显然已经开始出问题了,连社保几十块钱都扣着老百姓的。不过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凡事有个先后顺序,有个重点和次重点。另外,现在实际已经在滞胀里,不是说非得到传统意义的物价高,没人买,不降价的情况,现在在大幅度地加速地消耗社会购买力,以及社会的未来,这么搞下去,出问题就小不了,毕竟跟90年代不同了。而且,如果一个国家的未来被消耗得过多,别说崛起,还会有更大的问题,那么到时候再解决的成本,会超过现在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了还有一件事儿,媒体不要给国际机构过多话语权~
最后,美国还是有三大优势:实力企业,黄金储备,军事力量;欧洲考虑的战略意义,除非美国加把劲儿,否则欧元不会解体~但是美元贬值、欧洲社会福利下降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