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性分析 发表于 2023-5-24 09:16
“是一个叫吴国盛的清华大学教授说,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自由的思 ...
如果他说的就是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采纳的儒家大一统思想,但他把这种思想以偏概全的否定全盘,吹捧古希腊文明是自由与科学的源头,却一句不提真正的自由与科学一直就存在于道家与墨家等思想中,把真正核心的易道思想都抹杀,更没有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了,他还举了苏格拉底对无知与智慧关系的思想,认为苏格拉底这种思想是导致了自由与科学的源头,吴国盛可能从苏格拉底的“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这句话,认为苏格拉底说无知是并不是故意造成,而是思想的不自由与不对科学的追求导致的,而华夏文明没有这种思想,其实,苏格拉底的无知论并没有比更早于他的华夏文明的道家的思想高明多少,道家对“道德”的论述比苏格拉底高明多了,我认为他的说法是以偏概全。
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国内著名的科学家与对西方科学标准仰望到迷信的学者却甚至是没有从科学的“源头"哪里得到智慧,其他人被洗脑让人卖了还帮人算钱的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尽管,我认为吴国盛阐述苏格拉底的无知与智慧关系的话有道理,但我进一步从中华文明的道家文化中了解到所谓的无知就是无意识程度,是指对事物的自然规律的感知与控制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被动性。因为,你的犯错与罪虽然说是与无知(意识)存在着关系,但不一定是自我个体潜意识的非理性导致的无知,单方归之于为不是故意有时会让文化环境的失责推卸责任,也可能是来之于这个人所在文化环境产生的集体潜意识的影响,或被某种人为制造的文化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侵入所控制,这在心理学上就是荣格在研究了中华文明的《太乙金华宗旨》之后提出的,该书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的道家吕洞宾所写的。也就是说,无知是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加上人天感应的环境影响无意识,这些人类的无法自主的被动性导致了无理性的无知(意识),最后一个是自我控制与信息处理的主动性经验,这个也是最关键的,当人的意识转化为意志时他们就会表现为行为,而只有意志坚定者才不会成为别人思想的奴役,才具有自主自由的思想,才不会被不好的伤害自已与自已所在的互利互惠共生利共同体无意识与认知,而后来又成了复杂系统科学理论的信息论与控制论依据,这里,我就先不深入讨论,我之所以提出就是要在学术的底层逻辑推理上让人们理解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因为,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科学跟哲学都是苏格拉底主义的表现形式。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认古希腊是现在科学与哲学的根源,而我现在从道家的理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道家才是更高层次的历史更悠久的科学与哲学源头。
下面我再从华夏文明的“道"说下。
老子的《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自然价值论,反是指偏离正轨偏离规律而失去“和谐”状态的意思,偏离了就是负向,不“和谐”的偏离中正的运动就产生了,道之效用就变弱趋于边际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回归中(重)心时出现大涨大落“硬着陆”的暴动,也要用弱用柔,以柔克刚,以平稳有序的方式渐进,控制在微涨微落均衡匀速运动的“和谐”稳定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过程。遵循物性按其规律之势找到支点借力成助力,发挥扛杆原理的动力与减少阻力,延长动力臂,制强与干涉就会省力趋于人为减少,“无为而无不为”就会出现。
故老子又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与反都是偏离了正偏离了阳的,阳(元)气正气是人所要追求的拥抱的,道士常用道号为纯阳、伯阳、重阳等就是这样一种理想,一分为二,阴阳分就是恶善,丑美,有用无用,凶吉产生的开始,对这个认知就是良知产生的开端,故老子的道是追求的前进的,上升,有序的,确定的,平稳的,均衡的状态,而不是一种落后的、倒退、下降的、无序的、不确定、不平稳、涨落的状态。从物的角度,反向偏离了(中)重心就会出现对价值规律的波动,产生吸引力回归(中)重心,这个是物极必反,瓶颈状态出现,边际效应为零,苹果落地,落叶归根就是这样,从人的角度,一旦个人偏离了群体与社会,他的行为就会失去群众与社会基础,背离了民心,民心者道心也,故三省吾心,就是重新对道心民意民心的反省,认知正向就会出现对正道的感知,控制着自己回归,不回归就会脱离了中正之道,成为外邪之道,这就如身体的细胞出现了癌变,成为了身体上的毒瘤,要想让社会健康下去,治理的方式就是清理它们或抑制它们,削弱它们不让它们强大,不然生机就会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