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1 发表于 2023-5-22 08:48
M >0当然是常态,否则你是如何存活到今天的。你一生出来就是亏损的,那你拿什么吃饭?
我并不认为不存在 ...
M >0当然是常态,否则你是如何存活到今天的。你一生出来就是亏损的,那你拿什么吃饭?
我并不认为不存在暂时的M<0.但我的卓越之处正在于:就算你一时亏损了(即M<0了),也是要由赚钱(M>0)的时候所获得的钱来加以补偿。因此,无论赚钱还是亏损,根本还是从赚到钱来维持。从而证明了,M>0是常态。
至于亏损到你补偿不起,那么你就等着跳下去吧。跳下去的事情还少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剩余价值M>0的本质是什么?是指商品价值W>顶付资本或成本价值(C=c+v),在社会局部的个别现象中存在M>0,说明了W>V,是因为W/C>1,在社会市场上投资生产者同样投入与市场上其它竞争对手一样的预付成本C,可以从社会市场上实现W,这个1就是市场的价值标准或参照价,W/C>1在公平公正信息透明没有不公平欺诈诚信的社会商品竞争中说有M>0的个人或部门存在着比市场标准的劳动生产力更高,故价值财富才会流向这个人或该部门,在不讨论部分内部组织的价值分配是否公平的情况下,是价格与成本波动时价格补偿大于价值耗费的状态,但现实是,社会市场是残酷的,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在社会价值实现时使M>0,因为,有人投资生产时,投资成本C的投入获得的回报补偿得到的是W<0的,这个是因为他们的劳动生产力低于社会市场的标准,于是出现W/C<1→W-C=M<0。但是从整个社会价值的角度,整价值与整价格是趋于相等的,这就是说,投资生产者个人或部门所获得剩余价值M>0是以社会市场上的其它人的成本为代价来补偿自已实现社会价值的,看起来是不是像你平时所说的“以别人的成本耗费补偿自已的成本“?不错,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我并不否定,但你却是把这个当作理所当然,甚至是不否定投资生产者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是认为资本家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可以用伪劣毒害的价值成本耗费最小化的形式来获得,只要利润最大化即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站在投资生产者(资本家)的角度为了个人的私利以个人功利主义的角度可以不讲道理,这不是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底线走向道德沦丧?在讲道理与遵循道德底线的社会竞争中,人与人的生产优势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高低比较来实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但你却在看似承认马克思所批判的M>0的剩余价值时,却以个人自由的功利主义方式承认这种不诚信不讲道理的剩余价值与利润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不是在鼓励人们要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以“小人爱财取之无道”的方式了,如果是整个社会人人如此,这对社会的生产力甚至是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为基础的道德底线的冲击会多大?你知道吗?因为,人人如此,价值财富就会集中流入那些不讲道德以生产伪劣毒害按真优良利为商品的价格,劣币驱良币,劣品驱良品。当然,这并不是创新创造反而是一种庸俗化甚至是走向毁灭的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思维。可见你不懂剩余价值M与商品价值(格)W和C成本价值的真正关系。
最后一个就是当剩余价值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利润时,M<0并不等于不能活下去,因为,如果整体上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一倍,在投入成本价值C时,原来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是单位1A的数量,现在是2A,那么,生产力是从1A/C→提高到2A/C,按数学逻辑的洛必达法则→(2A/C)/(1A/C)=C2/C1=2A/1A,说明了同一C的成本,在社会生产力提高之后1A的使用价值量增高一倍到2A,原来的总成本价值C与总价格W却不变时,但单位成本却是下降了一半,使提高一倍使用价值为2A的总价格W仍然是等于C,由总价值C=总价格W→A=C/2,或A=W/2。这样,即使是在社会生产力提高一倍之后(W/2)/C=1/2时,他们得到的使用价值量,仍然是以前的使用价值量,生活水平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一直在讲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掩盖了社会交换的不平等与不公平原理。
如果是又在货币增发一倍以上使原W>2W时,虽然是有W/C≥1,人们得到的货币利润,W>C→W-C=M>0,但使用价值量的获得反而减少了,这就是货币贬值,钱不值钱了的原因,你能看懂我所写的这一段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