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些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合理推理会成为阴谋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其最终成为客观事实,则就会变为大概率事件了。
(俄罗斯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决堤,是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而现在变为了客观事实。这个案例用来帮助大家理解我这句话“假如某些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合理推理会成为阴谋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其最终成为客观事实,则就会变为大概率事件了。”)
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
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
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已经很熟悉了。
也就是说,当商业银行因资本流出而出现被挤兑的现象,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央行就会成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用来补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化解金融风险的蔓延。
例如我国央行在商业银行自2013年6月钱荒事件并出现流动性危机之后,就不断降准,甚至增量提供再贷款补充银行流动性,累积释放再贷款最高规模超13万亿人民币规模。
这就是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作用。
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央行贷款人角色会失去这种作用。
环顾世界央行,只有中国央行过多储备外汇,并以外汇为锚,以外汇占款的方式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外汇占款曾经长期达占比基础货币90%以上的规模。
这是我国,乃至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极端小概率现象,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货币现象。
那么只需要假设一下,假如资本规模化流出中国,需要兑换外币外流,则社会各项存款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购汇,就会导致在银行体系内的基础货币(银行流动性或者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回流央行,而央行外汇流出。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减少,央行自身的外汇流动性减少。
一旦资本外流的规模足够大,就会导致央行的外汇流动性巨大幅度减少,并导致央行内部出现外汇流动性危机,甚至出现人民币主权货币信用危机。
这个时候,商业银行内也会出现人民币流动性危机(因为商行的人民币流动性回流央行了),央行必须要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继续再贷款给商行化解商行的人民币流动性危机。
大家看清楚了底层逻辑吗?
此时的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继续向商行提供再贷款,则都会变为社会各项存款用来挤兑央行外汇流动性的筹码。
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的再贷款,却会变为挤兑自身外汇流动性的筹码和子弹,央行提供枪炮给商行,全反过来会打击自己的外汇储备和外汇流动性。
这种情况下,央行就会停止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对商行释放再贷款,商业银行将大面积破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将大面积大爆发。
那么如何化解这种危机,或者找回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不受影响和制约呢?
很早之前我就提出过解决方案。
那就是国家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巨大规模地替换掉央行的外汇储备,并交由外汇管理局成立民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也就是说,央行可以少量适量储备外汇,但是绝不可过量储备外汇。其次外汇的最大卖家由央行变为国家财政部。假如资本外流汇率贬值,那么国家财政部可因此获利。
最关键的是,即使资本规模化外流,也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出现紧缩现象了,也不会影响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规模,从而也就不会影响到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并受到某些制约了。
从以上可以清晰可见,我国的金融货币体系中带有诸多缺陷和漏洞,且带病运行了如此之久且未及时发现与亡羊补牢,且当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正逐步暴露(从国家最高领导和国家央行反复提及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可以看出这个危机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