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债阴云下亚洲经济一体化势在必行 | 
|  |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 | 
2011-8-11
  亚洲地区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逐步摆脱“美元陷阱”,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技术、资金、广阔的市场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走经济一体化道路。
  受美债降级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受美联储欲提振经济的声明影响,全球股市普涨。一跌一涨中,左右世界经济的仍是美国。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美国对其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让亚洲国家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大部分购买了美元资产。尽管美债短期内并没有违约风险,但经过此轮风暴,美联储的“印钞机”可能随时开启,美元势必持续走弱。而由此造成的美元资产缩水、本币升值、出口受困等影响,将严重拖累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债阴云促使亚洲国家意识到减少对美国市场、美债以及美元依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要想彻底拨开美债阴云,亚洲经济一体化势在必行。
  美债降级影响短暂
  中国经济时报:美债评级被下调,会给亚洲国家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徐长文:美债降级对亚洲国家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
  首先,受美债降级影响,亚太主要股指遭遇“黑色星期一”,中日韩等亚洲国家股市普跌。
  其次,全球经济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时刻。欧债危机频发,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实体经济风雨飘摇;日本遭遇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后经济一蹶不振。此时降低美债评级对全球投资者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或者第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大。
  第三,标普调低美债评级,提醒了投资者美债也有风险。在亚洲,很多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债。虽然,美债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也是避险资金最为青睐的,但由于美国债务规模过于庞大,而减持计划又不断遭遇政治阻碍,美国这种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美债风险不容忽视。
  第四,美国是亚洲国家出口商品的最终消费市场。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以出口为主导的亚洲国家扩大对美出口将遇到困难,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但从整体来看,美债降级事件对亚洲经济、股票的负面影响都是暂时的。最明显的要属股市,经历一番暴跌之后,目前亚太股市已止跌回升。
  与此同时,美债降级对亚洲国家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比如受美债降级影响,很多资源、矿产品的价格出现下降,某些著名公司的股价也在下跌,这有利于亚洲国家进口资源、矿产品,也有利于亚洲企业走出去,收购和兼并国外企业。
  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摆脱“美元陷阱”
  中国经济时报:美债问题是否会导致美元持续走弱?美元持续走弱对中、日等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出口导向型的亚洲国家造成哪些影响?
  徐长文:目前,亚洲国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美国“印钞票”。受美债降级以及美国经济前景不佳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再次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将致使美元持续走弱。
  美元走弱,将促使人民币、日元等东亚货币对美元呈升值趋势,这将影响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东亚国家出口的主要市场,如对美出口减少,势必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持有大量美债 (美国14.34万亿美元债务中,中国约持有1.16万亿,日本约持有9124亿),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很大比重,而美元贬值势必使它们遭受损失。而这些国家又不能抛售美债,因为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美元陷阱”:即一旦中国和日本等国央行想要抛售部分美债,甚至只表现出有这种意愿时,美元就会受到打压,这些国家的本币就会升值,迫使他们不得不进入汇市干预,买入美元来保护出口商利益,并继续将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中。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亚洲国家如何摆脱“美元陷阱”呢?
  徐长文:亚洲国家要想摆脱 “美元陷阱”,必须走联合自强之路,探讨建立经济一体化。
  亚洲经济一体化首先要从建立自由贸易区着手。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能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抵御外部风险。在欧美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区域内的国家就可以通过彼此间的经贸合作,来弥补对欧美出口的不足。比如东亚地区有资源、矿产、资金、技术,而且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东亚国家和地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其次,加强金融货币合作,也可探讨建立区域货币问题,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但建立区域货币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可以先从加强金融货币合作入手。比如加强这一地区的货币互换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美元风险;加强这一地区本币贸易结算或贸易计价,可以摆脱美元冲击。目前,亚洲国家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应继续深化,这是摆脱“美元陷阱”的根本办法。
  中国经济时报:在欧美债务冲击下,亚洲经济前景如何?
  徐长文:在欧美债务问题的冲击之下,世界经济复苏将遇到困难,不排除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但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未出现大的变化,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续增长。而亚洲地区经济要想保持这种持续增长,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技术、资金、广阔的市场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走亚洲经济一体化道路。
作者:赵海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