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分离后企业治理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使得企业预算管理在有效控制机制方面所存在的欠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预算编制时期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预算执行时期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针对信息不对称前提下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以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企业预算管理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的信息沟通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不对称下企业预算管理机制设计,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理论上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丰富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方法;从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机制、预算信号传递机制和预算激励合约的设计等问题;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研究结果为指导,提出了建立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
预算方案的制定权应在董事会,组织实施权应在总经理,可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作为最高管理机构,在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总经理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如主管生产、经营、财务的副总经理等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企业预算制订、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等工作,使得董事会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从而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委托代理机制。
企业预算管理应当形成“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的管理组织和执行组织,预算的管理组织主要是指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专职部门,预算的执行组织是预算的具体执行部门,包括生产、计划、审计、机务、工务、电务、劳资等有关部门。在“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建立科学、规范的委托代理机制,从企业最高层到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委托代理方各自的权限“空间”,科学的管理和可靠的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促使预算代理方正确认识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科学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使得预算执行单位不值得为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或虚报、随意报送预算的单位而对自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或者撤职、降职等方面的处罚,同时使得预算代理方尽可能地掌握单位预算指标编制的各种信息,以求得在自己主导经营管理情况下的最大经营效果,从而使得企业高层决策和预算执行委员会更加掌握预算执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使预算执行单位产生更大的经营管理效果,每个预算执行单位经营效果的最大化最终形成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预算编制效用的最大化。
二、预算信号传递机制设计
三、预算业绩评价机制设计加强预算信息化
四、加强预算的监督
为保证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有效地执行,不仅应建立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还应建立健全与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监督机制,通过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管理、预算编制与调整的监督审计,客观、真实反映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在监督机构上,企业审计部和财会部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于预算管理机构进行比较和纠偏。与此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监督,规范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由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会议,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向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保证企业预算目标得以实现,促进企业不断前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