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同学问我关于巴罗那本现代观点的逻辑问题,认为这本书不像威廉森或巴罗另一本宏观经济学的古典教材好理解。这里我想把我的理解说一下,希望对学习和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当然如有谬误,希望指出。
首先,虽然宏观经济理论历来争议较大,但是不同学派对于需求理解没有太大争议,而对供给理论有不同看法。现代观点中,巴教授对总需求理论着墨不多,商品市场几未出现,持久收入下的消费平滑及跨期替代也不是理论铺陈重点。所以这样一本一不谈实际利率,二不谈商品市场的教材,确实让不熟悉古典或古典初学的人情何以堪。
其实巴教授不过是将焦点转向了要素市场而已,而要素市场正是决定商品供给的主要切入点,而且观察要素市场也就等于观察商品市场(瓦尔拉斯法则)。故而本书所有分析几乎都会在资本租赁市场与劳动雇佣市场中完成。个人臆测巴教授想要凸显古典学派的供给理论。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是,对于诸如资本设备利用率、labor hoarding、就业创造等经济周期中是常见的厂商行为的议题,在传统市场分析中几乎难置一词。而通过要素市场能够更好和深入地讨论。
希望大家读该书能有不同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