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讲解
文\燕中伟
-
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虽然已经成为我们政治的必修课。但是大家都应当体会到:无论我们怎样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每一个人都是懵的。就是蒙蒙懂懂,是懂非懂的。如果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般是前面读起走,后面忘起走。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老师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本该有的逻辑,严谨地联系起来。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份: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在马克思主义里这是一个系统体系。但是在我们的教材中,成了三个独立的内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显得千头万绪。付出百倍努力的学习,最终记得的只是一些枯燥的、零星片面的词句。如果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逻辑,学习马克思主义,就不再去死记硬背。只要通过逻辑进行系统分析和推理,不仅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还能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可能。
-
当然,产生这一看法,是看到网络论坛里,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众多帖子。可以看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严重缺失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系统逻辑的了解。因此形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仅仅抓到一些只言片语,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不仅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浪费了研究理论的雄心壮志,和大好的青春年华。
下面的内容,我们就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各自的逻辑思维,和相互间的逻辑联系。
——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不可动摇的基础
-
世界统一于物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不可动摇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让已经处于谎话百出的神学,彻底断送了根基。承认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今天普遍人们的共识。
除了把世界定性为物质之外,马恩格斯还继续阐述了:物质是区别又联系的,是统一的,还是运动的、发展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
-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阐述。这些阐述和现实是相吻合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称其为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研究社会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哲学,以称为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世界运动的基本法则,或称基本模式。所谓基本法则,及基本模式: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任何门类的科学,都是在这个模式中、在这个法则下运动的。
-
例如社会学,就是研究和认识社会运动的科学。根据世界观的基本法则:社会是客观的(不是神,或超自然的东西创造出来的),社会中的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的个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而社会是一个统一的。统一的社会是运动的,发展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
这便是哲学和哲学的意义!就是对所有具体科学进行研究与思考的统一方式,以称一般方法或模式。
-
二、经济学,成为马恩格斯认识社会的科学
根据哲学上的界定,我们来认识社会的客观性:马恩格斯的观点:劳动创造人本身。由此,我们认识到了:人不是神造的,是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劳动出了自己本身。因而,人是客观存在,那由人组成的社会,自然是客观的。
社会的联系性:还是劳动,即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交换、分配和消费,把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的各个个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社会的统一性。
-
社会的运动:还是劳动。劳动价值形成社会运动的动力。人们要生存,就要去劳动,价值是劳动的计量单位。价值的形成,让社会不再是一潭静止的湖水,而是以价值为圆心,形成社会运动的旋涡。
社会的发展:还是劳动。私有制的劳动,让社会在围绕着价值的运动中,形成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出现,推动社会向着阶级社会的演变。
-
社会发展中否定之否定形成:马恩格斯从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发现,社会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有这几项内容:
从社会矛盾运动的角度说:新的阶级社会否定旧的阶级社会。就是封建制的阶级社会否定奴隶制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的阶级社会否定封建制的阶级社会。正如马恩格斯所说:新的资产阶级在取得胜利之后,“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从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说:新的生产方式否定旧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以全开放的生产方式,否定封建的、半封闭的小农经济。半封闭的小农经济,否定全封闭的奴隶经济。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逻辑体系。
前面提到:哲学是世界运动的基本法则,或基本模式。你要对任何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只要按照这个流程、这个模式填空就可以了。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进行认识的逻辑体系:社会是客观的、联系的、统一的。社会的运动是以价值为轴心进行运动的。由于社会的性质是私有制,社会的运动必然形成剩余价值,又因为剩余价值形成阶级矛盾。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新阶级社会否定旧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
-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这个原理中,我们不仅认识到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这一过程,同时可以得出,这个演进它是有终点的。那社会发展的终点是什么呢?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和思想。
-
三、经济学,成为马恩格斯改造社会的科学
“消灭私有制”,是马恩格斯提出改造社会的基本观点。私有制形成社会矛盾运动的两大因素:
其一、因为私有制的劳动价值运动,必然形成剩余价值,必然形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运动。
其二、私有制的经济运动,必然造成财富向少数人手里转移,形成两极分化。随着贫富差距的发展,阶级矛盾运动也就向着尖锐化演进。
-
小结: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学术思想形成以来直到今天,人类实现自我认识的最高成果。当然不是最终成果,因为马克思主义还有待发展。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出世之前,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类时代学术研究的巅峰之作。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个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
有人可能会问,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一个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为什么还要发展呢?
-
马克思主义总的可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部份。在认识世界的部份,如上面文稿阐述,不仅观点正确鲜明,而且逻辑严谨。但是在改造社会的问题上,他们出现了观点的错误。为了消灭私有制,他们得出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结论。这一结论,不仅把他们得出的人的主体性,又转成为客体的存在,还把私有制社会的形成,看成只是资本家简单占有生产资料的结果。因而,使他们提出来的,改造社会的方法,与现实严重不复。也就造成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直到今天,都处于争论之中。只是一直以来又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一直处于相持阶段。又由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认识是无可否认的,这便是马恩格斯成来千年思想家的原因。
-
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认识,仅仅做到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做到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创造出私有制的经济运动?这便是今天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口。人类又为什么创造出私有制的经济运动呢?我们只有在管理学中去寻找。
-
后记:
今天,我之所以能明明白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讲述出来,这并不在于笔者对马恩格斯的著作研究得有多深。如果只是凭着对马恩格斯的理论深度研读,只有一个结果:掉进他们的逻辑怪圈。笔者之所以不旦没有掉进他们的逻辑怪圈,还能明明白白地在他们的理论中、把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内容剥离出来,原因是笔者已经找到科学改造社会的方法,之后,反过来逆向解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