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692 0
2023-07-21
SCI投稿流程你知多少呢!
1. Submitted to Journal

投稿流程一般如下:

在期刊官网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以通讯作者的身份注册(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入,依次按照提示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检测生成的PDF文件,确定无误后,方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者直接Submit。

提示:

大多数期刊要求以Word投稿,但也要求用PDF格式的,务必仔细查阅Submission guidelines
文献格式是否按照拟投稿期刊的要求校准。
很多系统要求作者勾选同意如伦理道德的声明文件。
提交后可能会有一个小栏目提示对提交图片的质量做初步审查
绝大多数投稿完成后需要最终确定(approve submission),所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满意、合格,也是作者投稿完成前最后一次检查的机会。(有的新手可能会忽略这一点,提交后以为自己提交成功了,殊不知并未提交成功)

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这表示文章送达,证明投稿成功。

3. With editor

若投稿时未要求选择编辑,则先到主编处,主编会分派给副主编或者其他编辑。这当中会出现两个状态:

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

指派责任编辑。即,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了一个编辑处理了。

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提示:

一般情况下,投稿(submit)状态后一个星期内会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很多国外编辑很不能理解中国人喜欢催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像国内某些期刊哪有拖上一年半载,再给屁大点修回意见。要适当给编辑一点时间处理。不要轻易去催稿,很容易被退稿。当然,如果submit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是with editor状态,那么就需要适当的咨询主编了,但是需要注意使用委婉用语。

with editor之后就是送审,可能会出现两种状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或 Reviewers invited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还没有找到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一般情况下结果比较悲惨,要么可能是语言太差,需要语言润色;要么可能是内容太差,创新不足。

4.2 Reviewer(s) invited

这个情况就是找到审稿人了,开始审稿稿件啦。

5. Under review

在审稿过程中,这个过程最痛苦,一般需要等待很久。

提示:这个过程也不要轻易去催稿,一般都是已邀请审稿人和已送审等过程中,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表示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啦。

提示:这个状态大多情况下不会持续很久,一般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为多。

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表示在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 Decision in process

表示等待稿件处理意见。

提示:这时候应该是全部审稿人意见回来了,编辑开始斟酌意见、处理稿件。有的稿件评价都很好,一般都很快就决定accept或者小修;若稿件审稿意见都很差,则一般都是reject。

值得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情况是等待一周以上的,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有好有坏。这时候编辑可能会自己决定这篇文章的命运,可能充分尊重审稿人意见而拒稿,也可能编委会讨论决定是再修(major revision)可能性较大,否则就是直接reject。但也可能会再找一位审稿人,这种情况的话这个等待时间就很长啦。

9. Minor revision/ Major revision

9.1 小修后接受(Minor revision)

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是期刊边界会自己检查后做出决定。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9.2 大修后接受(Major revision)

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条回复,修改稿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审稿人。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审稿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以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拒稿的可能。

10.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这里的的修改后重投,不只是让我们冲洗开始投稿,还需要我们经过准确的修改。一篇文章被一个期刊拒稿后,原稿不经过修改是不能直接投到另外一个期刊的,但,这种修改一般都只是格式上的修改。

11. Accepted

接受,这时候当然就是马上发朋友圈,发说说,当然也可能回来给我点个关注或者点个赞啦

12. Reject

拒稿。当然对于绝大数科研工作者而言,绝大多数的人是有着这种悲惨的经历,但是一定要振作起来,继续修改,重新再投,重新上路。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