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巴菲特与索罗斯,声讨索罗斯~~
巴菲特和索罗斯,一位是投资大师,一位是投机大师。同样大师的两位,在我眼里却是那样的不同,对这两位我了解的不是很多,脑子里的概念的形成来源于《巴菲特自传》、《货币战争》、《谁来拯救美国》这样的几本书加上零零碎碎的一些杂志和网上资源。
巴菲特来自一个保守的美国家庭,家庭条件良好(《巴菲特自传》),而索罗斯却有着苦难的童年,后又为生计而艰难奔波。(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位大师理财方式的不同,一个价值投资,一个宏观对冲。)
在我看来价值投资和投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财观念,华尔街对冲基金的玩家们,比如索罗斯,他们信奉的真谛,就如同电影《华尔街》中所说的台词:“钱这样东西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人的腰包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腰包而已”。
投机源于金融衍生产品CDS的创造,它的诞生让华尔街的金融家毫无顾忌的放纵和疯狂。谁都不愿做CDS的旁观者。巴菲特也做过一段时间的CDS,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它的危险性,说道“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渐渐的退出CDS,但是在像对冲基金的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家的推动下,金融市场走向了一个极端。拿中国那句放之四海皆准的古话来说----物极必反,于是次贷泡沫破灭,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
突然发现“对冲基金”、“金融危机”原来是这么的亲近,学过经济的人都会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这场金融风暴的直接诱因就是1997年7月份索罗斯量子基金的卖空泰铢事件。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发起了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无一幸免,皆告失守。紧接着基金经理们贪婪的目光投向了香港,投向了他们妄想的人民币。看过《货币战争》后再来想这次的亚洲金融风暴,惊讶于书本所写与现实事件的高度切合,这的的确确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
个人是有点嫉恶如仇,看不惯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忽略他所获的那些个所谓“慈善家”、“哲学家”等等美誉吧,忽略掉那些个神马“和平奖”项,这些用纸钱堆起来的文字在我看来毫无价值,虚名而已,给这么个“十恶不赦”的人扣上伪善的帽子,何必呢?
说说你的看法~我的朋友~让我们来声讨索罗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