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區房價自實施抑價措施後下跌25%
2006年10月28日
某房地產顧問週五表示﹐自中國中央政府採取抑制外資進入中國房市的措施以來﹐上海中心地區的房價已經下跌了約25%。
物業顧問公司戴德梁行(DTZ Debenham Tie Leung)旗下的泛城(中國)綜合住宅服務(City Integrated Residential Services)執行董事胡港文(Philip Wu)表示﹐然而房價前景仍不明朗﹐因為投資者仍在等待上海市政府發佈法規﹐以觀相關措施將如何推行。
他表示﹐目前上海市內環新建住宅平均成交價格為6月份最高價的四分之三﹐6月份最高成交價格約為人民幣2.1萬元/平方米。有關政府將採取抑制房價措施的消息早在正式公佈之前就已傳開。
然而內環和中環以及中環和外環之間的房價較為穩定﹐並有望略為走高﹐因為郊區房產的置業者多數為自住購房者﹐而非投機者﹐故而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由於擔心過高的房價會導致大多數百姓買不起房﹐中國7月份開始採取大量措施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
上述措施包括﹕對房產交易利得徵收營業稅﹔限制非常住的外國人在華購房﹔嚴格控制房地產信貸﹔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面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以保證人們有能力進行支付。
胡港文在向到訪的新加坡記者和分析師們講解上海住房市場動態時表示﹐中國政府有關房地產行業的指導意見在具體實施方面大體上還不清晰﹐投資者需關注當地政府通過的規章制度方能明白這些規定將如何實施。
他表示﹐上海目前僅僅發佈了同中國政府抑制房價的三大措施之一相關的法規﹐而多數地方政府尚未說明他們將如何貫徹中央政府的指示。
但他稱﹐中國政府對於給房市降溫的態度是嚴肅的﹐地方政府終須和中央指示保持一致。
與此同時﹐上海市住宅成交量也因目前的僵局而下滑﹐尤其是二手房市場的成交量。
胡港文表示﹐如果房價不降﹐那他們就得關門歇業。他指出﹐自2005年3月份中國開始採取行政措施給房市降溫以來﹐上海市五家大型二手房中介的交易規模已下降逾70%。
展望未來﹐他表示﹐投資者應注意中國的房地產措施可能會給不同種類的住宅市場分別帶來不同的影響。
如﹐即便房市人氣恢復﹐但官方統計也可能顯示內環房價下跌﹐原因是在該地區推出了低成本和有住房補貼的住宅項目。
中央規定﹐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面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項目總面積的70%以上。該要求將對住宅供應產生較大影響。因為今年1-9月期間面積小於90平方米的住宅在內環出售房屋中的比例僅為15%。
胡港文稱﹐然而新規的影響只有在中期才會為人們所察覺﹐因為目前上海已擁有大量庫存的新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