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
一、 名词解释:
1 . 地层叠覆律: 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 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
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 生物层序律: 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 并根据相同的
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 瓦尔特相律: 只有那些目 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
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 相邻
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 层型: 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线的典型模式剖面。
5. 单位层型: 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
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 界线层型: 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下定义和识
别这个界线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 磨拉石: 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 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
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 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 复理石: 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 其特征是厚度大, 夹浅水生物
化石或碎屑, 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
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
具多次重复性韵律层理, 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
顺序规律; 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 但总厚度巨大; 岩石类型单一 ,
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 小壳动物群: 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 包括软舌螺、 单板
类, 腹足类, 腕足类。
1 0. EEL 动物群: 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
现东 方叶肢介( Eosestheria ) -类蜉蝣( Ephemeropsis ) -狼鳍鱼
( Lycoptera ) 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 为湖生生物组合。
1 1 . 澄江动物群: 产于云南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 水母, 甲壳纲, 腕足类, 藻类等。
1 2. D-C 植物群: 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
网脉蕨( Dictyophyl l um ) -格脉蕨( Cl athropteris ) 植物群, 代
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