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匿名
2469 10
2011-08-19
“华工—华大”基因组创新班学生再登《自然》巅峰
并列第一作者罗锐邦

    7月25日,“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再传捷报。由07级本科生罗锐邦作为并列第一作者,10级硕士生黄树嘉、07级本科生张帆作为署名作者,华工作为第二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承担的《基于全基因组组装数据检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Single-nucleotide Resolution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Two Human Genomes mapped by Whole Genome de novo Assemblies)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的生物技术分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     据悉,该项研究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的全基因组组装的短片段构建了一个亚洲人和一个非洲人详尽的结构变异图谱,为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基于全基因组组装的结构变异检测。业内专家称,该研究对全面理解结构变异和它们对基因组进化和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罗锐邦是华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第一届学员,他曾于2009年12月在《自然》的生物技术分刊上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罗锐邦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主要从事使用计算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杂合子二倍体基因组的组装方面的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团队,除了罗锐邦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并指导各项具体分析工作,还包括4位华工学子,以及华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杜红丽。在2007级毕业生走上人生新起点之际,罗锐邦自豪地表示,这篇论文的发表,是他和他的团队同学向母校的献礼。
    据了解,自2009年3月“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成立以来,共有20人次分别以并列第一作者等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他们绝大部分为在校本科生。这一现象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自然》曾专门就此刊发社论文章《科学家是否需要博士学位?》,认为该创新班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为教育和培训体制带来一场革命”。(图/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刘慧婵 通讯员 高惠君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刘慧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9 14:19:01
这个,痛苦的扭过脸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9 14:49: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1 22:19:12
本科生也越来越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1 16:53:39
厉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1 19:26:27
这么厉害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