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3674 5
2011-08-19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本书第1章)。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作者简介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以约翰·J·F·谢拉德命名的经济学“大学教授”。他教授有关博弈论的课程,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曾在(英国)瓦威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
  巴里·J·奈尔伯夫(Barry J.Nalebuff)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目录 序言
第1部分
第1章 10个策略故事
第2章 准备接招
第3章 看穿对手的策略
第1部分结语
第2部分
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第5章 策略行动
第6章 可信的承诺
第7章 不可预测性
第2部分结语
第8章 边缘政策
第9章 合作与协调
第10章 投票的策略
第11章 讨价还价
第12章 激励
第13章 案例分析
注释
索引
附录 约翰·纳什:现代博弈论奠基人
译后记


媒体评论在这部由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合著的书中,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家、历史学家,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著称)再度焕发生机。他们使策略工具变得幽默有趣,人性化和行之有效。
——伊丽莎白·贝利(Elizabeth Bailey)
 我承认我从来没把货币政策或者ZF看做一个博弈,不过,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两位教授非常巧妙地成功解释了,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无论身居要职者还是普通市民都会遇到的问题。
——保罗·A·沃尔克(Paul A.Volcker)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你将从《策略思维》一书中获益,并感到兴味盎然。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像博弈专家那样思考   姚洋
  假如你和你的同事各自从公司老板那里得到一个红包,里面的钱可能是500元、1000元、2000元、4000元、8000元,或者16000元,你知道同事的红包里的钱要么是你的两倍,要么是你的一半。在你拿到了自己的红包,知道了红包里的钱数后,如果你的同事要求和你交换红包,你会愿意吗?
  这是《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一书中的一个案例。这本书教你如何像博弈专家那样思考问题。两位作者中,阿维纳什 迪克西特是著名的工业组织和国际贸易理论专家,巴里 奈尔伯夫是著名的博弈论专家,两个人的完美结合,写出了一本深入浅出的大众博弈论著作。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博弈论都是大学高年级或研究生的课程,对普通人来说,既遥远又陌生,更谈不上有实用价值。两位作者则告诉我们,博弈论的作用无所不在,大到裁军和世界和平,小到如何使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恐吓变得可信,无不可以用博弈论来进行分析。常人往往依靠直觉来做判断,但直觉却常常是错误的,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如果你依靠直觉来思考,则你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假如你拿到一个4000元的红包,则你知道你的同事的红包要么是2000元,要么是8000元,两者的概率相等,所以你的期望收入是5000元,高于你自己现在的4000元。如果按照这样的常理进行思考,你会得到应该和同事交换红包的结论。但是,你的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你没有考虑你的同事的反应。显然,如果他拿的是16000元的红包,他肯定不会提出和你交换;又因为他知道你不比他傻,你拿到16000元的红包也不会和他交换,你之所以同意和他交换仅仅是因为你拿到比16000元少的红包。以此类推,只有当你的同事拿的是500元的红包时,他才会和你交换,而此时你当然不应该和他交换。
  直觉为什么不可靠呢?因为直觉不习惯于策略思维,也就是说,不习惯于考虑别人可能的反应。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恰恰是策略思维。如果你想磨砺一下你的分析能力,而不仅仅靠直觉进行判断的话,你就应该学点儿博弈论。但是,你不必坐在经济学系的课堂里去听一个学期,你只要读一下《策略思维》这本书就可以了。两位作者虽然是大学者,却把这本书写得像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你无须知道均衡、精练这样的专业名词的含义就可以读懂这本书,你甚至无需任何经济学的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提供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讲述了博弈论的大部分内容和它们的应用,丝毫没有留下任何学术著作的痕迹。这是一本很好的床头书,也适合在长途旅行的列车或者飞机上作为消遣读物来阅读。你不用担心自己陷入过度的思考之中,也不用担心读完这本书后自己变成了“冷血的”经济学家。如果不想像博弈专家那样进行策略思考,这本书里大量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案例也足以让你的精神享受一番。
  当然,这本书也可以为更严肃的目的服务。由于书中有大量的经济案例,这本书可以作为大学里的MBA的《管理经济学》课程的辅助教材,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地掌握博弈论的真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运用博弈论来对日常商业运作进行分析的能力。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阅读这本书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一条捷径。
  特别要提到的是,本书的翻译值得称道。整部书的翻译很传神,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作者的意趣。这是一本轻松的书,译校者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保留了原书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语言流畅,几乎看不出翻译的痕迹。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经济类翻译图书中的上品。


该贴已经同步到 eezyzyzzzee的微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1 01:29:48
看了两次,以为看错了,怎么没有附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2 09:25:26
没有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2 14:56:23
怎么没有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8:33:54
没有dow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0 13:42:41
than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