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思辨-经理人的一天 难逃12道难题
· 2011-08-19
· 工商时报
· 洪瑞浩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22011081900361.html
管理先驱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近日著书《明兹伯格谈管理:经理人的一天》,阐述管理精义,以下为摘录重点,并建议国内企业经理可行的应用方向。明兹伯格主张,管理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专业,而是一种实务、使命。
管理者透过经验累积,根源于背景脉络中,需要因地制宜,对整个组织或某个部门负起责任。
他认为,有效的管理可视为巧思(远见与创见)、技艺(经验与实务学习)、科学(分析与系统化论证)三要素的结合与整合运用。
换句话说,无论经理人个人或管理团队,欲完成精实有效管理,都需有适当的科学观点,以实用技艺为基础,搭配一些巧思才能奏功。
网络科技凸显新管理特质
明兹伯格认为,管理的基本流程与特质并未随时间而有太多改变,近年网络与信息科技的发展,只是影响管理趋势、工作步调或压力,并未改变管理的本质,反而更彰显以下管理特质:
◎管理工作步调紧凑。
◎管理活动简短、多样、零碎又干扰不断。
◎行动导向。
◎喜好非正式和口头的传播。
◎偏好横向互动与交流。
◎以为可以掌控大局,但其实不然。
维持适度的混乱与可控的失序,正可描绘管理特质。
明兹伯格以为,管理是人际关系、信息与决策等多种角色的总和,内容涵盖掌控、行动、交易、思考分析、领导、决策等面向;运用并借着信息之助,可以激励团队成员采取行动,达成单位目标。
他主张,利用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沟通和掌控的职责,透过充分的倾听、观察、感觉与交谈等行为沟通,并以计划、委派、指定、分配与评估来控管。有效的管理必须保持动态的平衡,根据不同时点的状况需要与压力,扮演内部或对外的不同角色,设法将各种管理面向融入动态的平衡。
管理工作多元且复杂,影响管理的因素可大致区分为:外部因素(如文化、领域、产业)、组织因素(如形式、历史、规模与发展阶段)、职位因素(阶级或职能)、情境因素(压力与管理潮流),与个人因素(如背景、任期与个人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可能采用方式也多样化,涵括:保持工作连贯性、对外联系、完美融合、遥控、加强文化、策略性介入、居中管理、从中间往外管理、从旁建议等9大方式,以及暂时的新任管理者、兼职的勉为其难管理与无正式管理职责的非管理者的管理等方式。
为了能于不同环境下有效运作,每位经理人有必要融合多种不同管理方式,因地制宜,达成管理目标。
12道管理难题
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经理人需要深入了解、面对,并因应难以避免的难题,全力协调相互冲突的势力、利益与压力,减低不确定性的影响,设法管理变化以保持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动态平衡。
明兹伯格分析列举12个管理难题:
◎思考难题─肤浅症候群、规画的困境、分解的庞杂。
◎信息难题─联系的困惑、授权的困境、衡量的困难。
◎人事难题─秩序之迷、掌控的两难、自信的拿捏。
◎行动难题─行动的模糊、变化之迷。
◎终极难题。
完成有效的管理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思考并找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何挑选、评估并培育更有效的管理人?明兹伯格的研究结论指出:
◎勇气、正直、尽责、好学、自信、深思熟虑、洞察力、开明、包容、人脉、睿智、果断、鼓舞人心、热情、投入、平衡等52项特质,都有助于达成有效的成功管理。
但是若过犹不及,不顾现实环境,没有包容、平衡等不同特质的调和,过度的坚持发挥某项特质,有时候也会铸成大错。譬如,美国小布什总统果断出兵伊拉克,却被视为失败的管理。
◎失败的管理模式,包括入错行、不适任等个人失败,因为工作本身无法管理、不适合的任务或合作伙伴、或由于组织或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工作或搭配失败,以及因为过于自负或超出能力的成就失败等。
◎健全的管理组织,需要由个人活力来驱动思考、主动、分析、练达、合作等5个管理思维,并由社会整合融和这五个维度,构成用来思考管理效用的完整架构。
◎挑选有效的管理人要依据需要的特质,也要仔细辨别并判断候选人的缺陷。评估衡量管理效用需评估管理者个人与整个单位的绩效、对整体组织的影响,更要以传统的判断力辅助评量结果,做出审慎合理的综合判断。
◎管理要从工作中学习,从各种经验和挑战中磨练进步;培训有助独自或团体思考分享,强化经验;管理培训目的是要应用学习成果,以影响组织朝正面发展;管理培训应该依据管理本质加以规画,激励管理人努力发展自我、组织与社会,保有正常健全的情感,并持续维持机灵与清醒的头脑。
经理人的任务和特质
与明兹伯格类似,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Peter Drucker)认为管理是一种实务,主张管理的3大任务为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管理员工及工作;经理人的任务为辅助上级完成整体目标、确认自己单位的目标,规画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工作,确保部属理解并能有效执行任务,然后针对执行绩效适当奖惩。
组织学习专家寇夫曼(Fred Kofma)则主张,经理人应以7项特性(负责到底、正直、谦虚、坦诚沟通、建设性协商、完美协调、卓越的情绪掌控),自我学习并培养员工,以建立成长的企业文化,协助达成企业目标。
有些不同的是,欧洲管理大师马利克(Fredmund Malik)强调,管理绝对是门专业,人人可以3项管理要素(任务、工具、原则)加以训练,取得有用的管理知识,成为有效的经理人。
总结来看,管理虽不简单却很单纯,且需要更幽默、更敏捷、更有弹性。想成为有效的企业经理人,应该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与个人活力,从实物学习中认真体验与应用,努力发展自我分析思考、通达、合作、主动与整合的能力,设法激发组织成员潜力,并促进组织改革与健全发展。
即使过程中,可能面对复杂多样的管理情境与难题,还是可以持续保持动态的综合平衡状态,成就有效的管理。
(本文作者为新涌科技公司管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