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一、 我国翻译的早期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最早开始的是佛经的翻译, 翻译家
有安世高、 号称“三支”的支娄迦谶、 支亮、 支谦, 竺法护。
二、 隋唐时期
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是从隋代(公元五九〇年) 起到唐代。 这
一时期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 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
教三大翻译家) 。 玄奘的贡献为:
①玄奘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 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
文, 成为第一个把汉字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②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 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是“既须求
真, 又须喻俗”, 意即“忠实、 通顺”。
三、 明清时期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 出现了以徐光启、 林纾(琴南)、 严
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 文学、 哲学的翻译家。
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 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
《测量法义》 等书。
清林纾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遗事》 (La Dame aux
Camelias)、 《黑奴吁天录》 (Uncle Tom’s Cabin)、 《块肉余生述》
(David Copperfield)、 《王子复仇记》 (Ham1et)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
济学说, 如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亚当·斯密(A. Smith)的《原富》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 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信、 达、
雅”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