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论语》中提到了很多的小人与君子的区别,我国古语中大人与小人常是相对的概念。其实,我琢磨后觉得:小人其实类似现代的话“小孩”、大人类似现在的“成人”;当古语中说某成人是“小人”时不一定是贬低他而可能是在暗示他不要“太幼稚”了---即不要抱“小孩思维”了。其实,成人常常很“小人”的---虽然小人常常成事不足却也只是能力不健全的结果,不一定是“坏人”---这是动机上说的,小孩如果具备了“君子风范”或“成人思维”,那么,也是很“大人”的或“大丈夫”气概的。论语中对“君子”的刻画实际是给当官的、当领导的定出的“成人思维”标准以及达标后的表现的描述。
下面是我对“小孩思维”与“成人思维”区别的思考。
小孩思维 | 小孩向成人过渡的半大人思维 | 成人思维 |
线性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就联想到刀伤人。 | 因果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就联想到人拿刀可以伤人,所以不能拿刀人伤人;否则,自己会遭到报复或惩罚的。 | 系统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只会有刀子、人的印象,若果没有其他因素配合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
即时性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就联想到刀伤人,并产生起自己拿刀去伤那人的念头。 | 习性联系或记忆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就联想到人拿刀不能伤人,但人拿刀可以切水果、裁纸、砍木头等。 | 意念的衍生性联系,例如:看见刀子、人,想到人类的工具发展历史,想象发明代替刀子的功能的其他更好办法。 |
视野内联系,例如:看见水和水中的月亮,就知道水可以映照月亮。 | 想象空间内联系,例如:看见月亮,就与心上人开玩笑说把月亮送给她,于是,搬一缸水来映照月亮。 | 超越时空联系,例如:看见月亮就写出了:“千江有水千江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诗句。 |
人际的单向手段性,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想要这人帮她下水塘抓鱼,这个人此刻在她心里只是工具性的“物”。 | 人际的循环手段性,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想要这人帮她下水塘抓鱼,并允诺给这人好处,知道互为工具的互利互惠策略。 | 人际的目的和谐性,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和这人一起欣赏鱼儿的游动,甚至买来鱼饵一起喂食观赏鱼,如果两人没一致的兴致那就平静的自然的分开了并道别说:“有机会再合作”。 |
情绪性体验,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想要这人帮她下水塘抓鱼,这个人不下去,她就生气甚至有推这个人下水的冲动或行为。 | 沟通式指向,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想要这人帮她下水塘抓鱼,这个人不下去,她会理性的问这个人为什么不帮忙的原因,并试图了解解决困难的办法。 | 行动性表征,例如:看见人、水塘里有鱼,就想要这人帮她下水塘抓鱼,这个人不下去,她会在沟通后再去想别的办法,或者干脆自己动手。 |
无自我约束,不撞南墙不回头。 | 有自我约束,远远看见撞南墙就赶紧回头。 | 自我管理,绕道南墙潇洒走向目的地。 |
从上述对比看,我们觉得:小孩思维是个人中心的、试错性的、缺乏语言载体的、短期效应的、局限性很明显而不自觉的;反之,成人思维是整体意识的、想象力的、实验性的、抽象语言自组织的、知道知识的局限但仍能努力求知求真求新的;理性虽是成人思维的主要表现但人际的和谐情感却是其影像背景和成就理性成就的内在智慧、且不排斥欲望的升华性满足,欲望虽是小孩思维的主要内驱力但仍具有发现新知识的试错性功能作用、且也不排斥动机的隐蔽特性与手段的聪明运用之伪理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