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70 0
2011-08-23

   “四月是残酷之月”艾略特在其著名长诗《荒原》的开头如是写道。但是,如果艾略特是为职业投资家,目睹了欧洲金融市场过去几年的发展,我敢肯定他会把四月改成八月。

  2007年8月,巴黎银行决定关闭旗下两只与次贷部门有染的对冲基金,此举最后演变成一场流动性危机,在那个夏天席卷了所有欧洲银行。今年被曝光的则是巴黎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兴业银行。8月中旬,其股票在一天之内下跌了14%,这是两年半以来不曾有过的现象。市场上流言四起,说法国可能遭遇主权债务降级,关于法国银行的猜测也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所有欧洲大陆国家中,法国人最尊重传统——八月份一般不会做什么有意义的工作。因此,今年八月对于法国银行业来说可谓灾难深重。法国银行纷纷忙不迭宣布,它们正在受到不公正待遇。

  它们自有它们的道理。法国并不是欧元区危机的震中。比法国更够得上这一称号的国家多得是。一开始,希腊是这一称号的不二之选,但很快就受到了爱尔兰的挑战。接着,葡萄牙站到了前台,但现在要被西班牙和意大利赶上了。法国人大概还满以为自己在这场竞赛中大大落后着,悠然自得地与德国人一起躲在后面看热闹呢。

  然而,随着危机的发展,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欧元区各国ZF要么不愿,要么不能抛出一项能令市场相信它们并无大碍的解决方案。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么欧元区将被迫缩小,部分无竞争力的外围国家将(至少是暂时地)退出;要么成员国的债务将获得共同担保,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没有第三种选择。要不然的话,投资者是断然不会理睬欧元区财政疲软成员国所发行的债券的。

  政治上的问题在于,第二种解决方案尚得不到德国选民的支持,更不用说法国国民阵线和芬兰纯正芬兰人党(True Finns)这样的民族主义党派了。也许人们可以用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危险来说服德国人,因为德国人是不会坐视德国马克(或者北欧欧元)沦落到如今瑞士法郎所面临的境地的——太强势以至于危害到国家利益。但在政治情绪改变之前,情况或许会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欧洲委员会将继续如美国形容的那样“扫清路障”。当然,其实“障”并不在“路”上;而是在银行营业大厅里。欧盟银行持有着大量主权债务,而这些债务价值显然已经缩水了。但即使是监管者所组织的财务“压力测试”也没有要求银行承认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欧元区银行在改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远不如美国和英国银行。4月出版的最新IMF《全球金融稳定性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份报告中包含着一项令人瞩目的分析,披露了两年来的有形普通股权益以及银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程度。一位欧盟央行行长对我说,这项分析简直是“要命的”。

  这项分析表明,美资银行的权益比重从5.5%提高到了7.5%,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从30%降到了25%。英国银行在有形普通股权益方面稍差,从近3%提高到4%多,但对批发融资的依赖大大下降了,从2008年的近45%降到了现在的不到35%。

  与此相反,欧元区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没有改善。其资本充足率略有上升,但仍比英国银行低(于美资银行相比更是相差甚远),而且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度仍然很高,有接近45%。

  这就是欧元区的完整性及其成员国主权债务的价值始终充满不确定性给欧元区银行造成如此伤害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欧元区银行还有可能对其市场融资进行展期吗?希腊和其他难逃特别措施的国家已经被批发市场拒之门外了,欧洲央行已经成了它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其他地区的银行会步后尘吗?

  2007—2008年,政客替银行家担了骂名;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也许有一点不同:银行家的罪名是做得太过火,而政客的罪名是做得不到位——总是不能给出与问题规模相匹配的解决方案。但后果一样严重。

  我一直认为,德国人最终会意识到,他们的利益就在于保持欧元区的完整性。正如丘吉尔论美国人时所说的:“你可以随时依靠他们做出正确的事……只要他们已用尽了所有可能的其他办法。”德国人现在已经几乎别无选择了。如果他们再不立刻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银行倒闭就在所难免了,而欧洲各国将再次被迫注入公共资金。这和援助希腊一样不受欢迎,而且代价可能会大得多。




作者: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英格兰银行副行长 霍华德·戴维斯 来源:Project Syndicate 2011年08月19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