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公司作为金融投资界的公认标准,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它的实力在于创建独立的基准,并通过一定的信用评级来客观分析和独到见解真实反映ZF、公司及其它机构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因此获得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距离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3A信用评级仅数周的时间里,一则重磅消息轰炸了整个全球市场,即标普总裁戴文-夏尔马将在年底离开公司,花旗银行的首席运营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将从9月12日起接替他的总裁职务。戴文-夏尔马为何辞职?市场又为何如此关注戴文-夏尔马的辞职?深层原因是什么?
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内容已经铺天盖天的猜测和评论了关于标普总裁戴文-夏尔马离职的原因,甚至有人说他是因讲实话被撤换的,也有人说此举与下调美国评级无关。
那么,为何又是花旗来接替标普呢?
我想先从2008年的次债危机谈起。那个多事之秋,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对金融体系造成了系统性破坏,华尔街金融危机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已经是超级“巨无霸”的花旗银行也不能幸免于难,由于该集团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约2亿个,员工总数超过35万人,如果破产将造成无法应付的局面。经过权衡之后,美国ZF不得已同意向陷入困境的美国花旗集团注资200亿美元,并向该行账面上的近3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稳定当时的金融市场。
直至2009年2月,美国ZF与花旗银行集团达成协议,将美国ZF所持价值250亿美元的花旗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它持有花旗普通股的数量将达到76.92亿股,占花旗全部普通股的36%,事实上成为花旗的第一大股东并控制管理层,这实际上等于是对花旗实施了国有化。
尽管花旗银行多次要求偿还美国ZF的注资,但奥巴马ZF一直不同意,即使到现在它还持有该行34%的股份,为何?试想,首先美国ZF每年都能从花旗银行获取利润收益,其次对它还有控制管理权,何乐而不为呢?它当然不愿意这么早就收回这笔款项,毕竟后头还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正所谓“钱生钱”。即便美国现在处于债务问题的涡旋,如果发生债务违约危机,它也没想着去动花旗银行的这笔资金,原因不得而知。
再来看标普公司,自从它果断让美国失去AAA信用评级之后,招致了美国ZF官员和其他一些人士的不满,甚至奥巴马ZF也一直在抨击它“胡作非为”,完全不考虑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面子。从近期的标普动态图(如下)来看,
标普公司还在遭遇着各种后续问题,包括遭美国司法部调查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如今,在一系列风尖浪口之下,标普母公司股东也欲与标普划清界限,为何呢?
就我个人想法来说,标普总裁“被”辞职,花旗银行接替此位,美国ZF又以34%的股权控制花旗银行,一环扣一环,也许接下来的画面大家已经想到了,那就是恢复美国的AAA信用评级。美国一直主张霸权主义,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的AAA地位在全世界面前就这么被一个评级机构给标注降低了,因此只能想方设法的去弥补,甚至挽回局面,而这次的领导替换,也许就是美国ZF的一步棋。
亦胜亦输,我们只能旁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