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帖子,感觉就像是在说我自己,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现在也面临这种情况,家里人和导师都支持我考博,但我真的不想再读了,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是因为各种现实情况。。。。。。
牐犠蛱焱砩希终于有勇气拿起电话给家里拨了个电话,电话是老妈接的,“最近学习累不”,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妈问我的第一句话永远是这个。我知道,家里人很关心我的学习,因为在我的家乡,读上研究生是一件很光宗耀祖的事情,虽然现在的研究生已经多的象“牛身上的毛”,数都数不清了。我很习惯性的回答道:“不累”。接着我说道:“我现在是毕业班了,没有什么课了,而且我的毕业论文也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导师说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电话那头,我能感受到老妈高兴的表情。老妈总是以我的成绩为荣,从本科的奖学金,四六级,到硕士时的论文等,在老妈和亲戚朋友眼中,我仿佛是最优秀的。
我知道,家里面是很想我继续读博的,如果我开玩笑说我不读了,他们总可以举出N条理由来反驳我,“别人想读都读不上”,“而且你导师还有意想让你读”,“成绩那么优秀,不读多可惜”,“隔壁村***考上博士,多风光,办了多少桌酒席”。我知道他们说的这些,讲道理也好,举例子也罢,但我心里明白,马克思有句话最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这几年供我和妹妹读书花光了积蓄,妹妹还要继续念书,我这个做哥哥的总不能自私到剥夺妹妹上学的权力。有的人会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找份兼职,不是没想过,也不是没找过,但要知道,在长春那个地方,找份兼职的难度比找份全职还难。我也曾经找过几份全职工作,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学业与工作的冲突,上了全职之后,我发现我与那些在职读研的师兄毫无区别,我的最终目的只是变成了拿个文凭,早六晚七的工作(由于我的工作地点,我必须花差不多2个小时的时间坐车上下班),我基本上没时间好好做下来阅读文献,构思我的思路。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没钱的基本上别想读博。我现在终于是明白了这话什么意思。
其实在这个学期之前我还是对读博报有希望的,因为如果我是公费的话,一个月有500多的补助,我再出去代课挣点,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虽然过的清贫,但衣食总算无忧。可是,很多现实问题不得不让我去考虑我是否能得到公费,不是我自己在吹牛,我觉得我是我们师门里面最优秀的,而且在我们研究中心我也算相当不错的。从我们师门的公费分配来看,1/3的比例,但从近两年的经验来看公费往往不是给成绩最好的,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而且,我们师门还有个“传统”,不给报销必要的研究生科研经费,要吗给报一点点,距学校的正常标准太远了。我知道,我们师门的大部分师兄妹都不在意那些经费,所以也没有几个愿意提这事,有提过的也都碰了壁,但我知道,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这笔费用相当重要。其实我一直想不通,导师那么有钱,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要卡学生哪?都是学经济的,应该知道经济上的激励对于很多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以上说了这么多,现在回到正题,再与老妈聊了一些家常之后,我终于要向老妈摊牌了:“妈,我硕士毕业就要工作了,博士不读了!”我知道,那一刻电话那边是寂静的,这句话打破了爸妈一直以来的期望。我赶紧解释我的理由,但不管怎么说,老妈还是不同意“孩子,你学问做的好,你说你想当个老师,我不反对,当老师也很好”,“是不是家里没钱,所以才不读的?”“没关系的,爸妈会想办法的,经济上的问题你不用考虑”。听到这些,我知道老妈是在责怪自己,觉得是他们对不起我。但越是这样,越让我觉得内疚,觉得我更不应该读博。爸妈是最伟大的,他们是以自己的一双手,没日没夜的在地里田间劳作才撑起了这个家,才撑起了我们兄妹二人的明天,他们的伟大胜过一切的赞美之词。而这使我更要打定决心,出去工作,等以后有钱了再读个在职的,弥补爸妈的遗憾。
终于,我也没说服老妈,她告诉我老爸现在不在家,等他知道一定不会同意的。就这样,在劝与被劝,被劝与劝中,我挂断了电话。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很矛盾。想了很多,但我还是决定不读,遗憾肯定是有的,但为了父母的劳累,我觉得值。虽然这样做会让爸妈失望,但失望也要做一次,只能期待以后有机会再来弥补。
今天早上,老爸打电话过来了,我知道这次通话的内容,但我只能说:“爸、妈,我不想读博了,但这是我个人的原因,我觉得读书好累,请你们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