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花费逾2年时间,采用较传统晶体硅电池便宜一半及较轻的“铜铟镓硒”材料,成功研发出制电率高的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一块仅三微米厚、手掌大小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阳光照射下三小时便可为一部手机充足电 目前全球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中,九成为晶体硅电池。对材料较为便宜及较轻、由“铜铟镓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研究,成功研发出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17%、为亚太地区制电率之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率已迫近全球最高20.3%的制电率。使用“铜铟镓硒”材料制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仅厚三微米,较晶体硅电池薄50倍。在生产成本方面,薄膜太阳能电池也比晶体硅电池节省一半的生产成本。萧旭东表示,新薄膜太阳能电池材质柔软且便携,薄膜太阳能电池可贴盖在任何物品的平滑或凹凸背面上,如背包、手袋、帐篷、遮阳伞等个人物品上,随时随地为电子产品充电。“若贴在手机背后,日晒三小时已足以充满一部为一般500毫安电容量的手机或数码相机。”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应用是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方向,它减少了传统意义上利用硅为基础材料的污染和高能耗,成本低廉、耗能低、效率高。北京大学技术研发团队研究的这项技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虽然与世界上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相比,尚处在中等水平,但只是工艺上的差距,其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