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0 0
2011-08-24

中国经济隐忧不少


陈迎竹  (2011-08-24)      

  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经济课题是重点,许多中国舆论都关注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问题,拜登一再拍胸脯的保证能不能消除中国官方与民间的疑虑很难说,但两个大国在全球经济一波接一波的恶浪中,被迫发生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则是必然结果。   因此,中国媒体对美国经济困境的关注不下于美国的媒体,很多中国专家也批评美国长期以来先使用未来钱的做法,看起来那就是个败家的ZF。   美国经济影响全球,出了错当然也不仅仅是一国的内政,全世界哪怕不能指挥它,至少都可以骂它。   不过骂它的同时如果能看到问题的正反面,吸取必要的教训和经验,必然更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施政。   旅美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前天的《经济观察报》指出,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国债等危机会带来很多阵痛,但是长期来说会倒逼ZF选择正确的财政等政策,使经济重新趋于健康。   他的信心主要来自于相信美国是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但过去几年的救市措施没有依循市场原理,把结构性的问题推迟到现在变得更加恶化。   近几年国际上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会如何冲击中国的经济改革步伐,一直受到关注。中国目前经济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使它免受正面冲击,但它的经济对世界的依存度仍然很高,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体系,在这过渡进程中,它本身因政策失误等因素所累积的系统和结构困境,能不能安然度过,是很大的考验。   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人相信民族复兴时代的到来,因而许多具备高度象征意义的大型活动陆续登场,形象工程也接二连三。但整体国家累积的资源有没有随着国力的上升更全面平均地灌注到全民族个体与家庭的身上,一直是社会上最大的疑问。   官倒、贪腐、剥削,30年来不曾稍稍断绝,现在连原本应该是补足ZF偏差救济社会底层的慈善事业也不能幸免于黑暗,ZF财富的累积与百姓的直接关系是什么,成了更大的疑问。   新闻媒体总是跟着事件焦点走,所以美国经济危机是焦点,在全世界都这么说的时候,美国就像又倒了几幢世贸大楼一样瞬间就要垮了。但是整体的美国受害程度并没有那么巨大,主要的一个原因除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外,美国社会普遍不穷是另一个关键。   陈志武认为,美国ZF穷是因为不能轻易向老百姓征税,而政党之间的吵闹争持,正是为了维护选民的利益,不让ZF轻轻松松就从百姓手上得到自己想要的钱。   他举例说明,美国今年财政税收估计是2.2万亿美元,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5%;而中国财政税收估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GDP今年如果是40万亿元(去年超过36万亿元),那么比例就是25%,这笔ZF的收入还不包括大量国有企业的利润和土地收入。   在肯定中国发展方式的人来说,应该同时看到中美两种体制背后的不同哲学,一则藏富于民,一则国富民穷,但国富之余,却没有切实的用诸社会。   反倒是,中国在应对外部经济危机的期间使许多结构性的问题更形恶化,包括跟美国一样的救市计划,大量新增贷款支撑的“铁公基”项目(包括近期风波不断的高铁)推动了GDP保持在9%,却把经济推向了饱和点。如果未来几年外部经济环境没有改善,中国的投资效益消退,情况就很难逆料。   陈志武最近在《人物周刊》的访谈中也指出,中国不可能再追加大量贷款拉动经济,因此下届ZF的挑战会非常大。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觉得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发展找到了一条新道路,但是,在新浪微博有300多万个粉丝的湖南人陈志武认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改革经验,恰恰证明新自由主义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的经济、政治模式,得到中国经验的支持。   换言之,中国30年的改革,正是实现了人的自由才能解放生产力,快速累积财富。与社会主义的集体思想大相径庭。   但是过去几年来自官方的管制却越来越强化,政治改革也始终滞后,都为经济发展的困境添加了隐忧。   警示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不少,但看好的也很多,但经济现象所依存的变数极多,包括政治因素。
单选投票, 共有 7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29326 天6 小时35 分钟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