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由美国次债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坐视不管。我们罕见的看到了全球主要央行的“扎堆”降息,各国“雪片般”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方案。在分析我国的救助方案前,先来看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救助动作”:
美国
收购两房、美林证券,注资花旗等银行
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拨款
美联储降至几乎为零的利率
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
欧盟
央行降低欧元区的利率
欧洲三央行联手向金融机构注资2540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公布总额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欧盟迫于压力批准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救市计划
………………
日本
日本央行降低利率
注资资本市场
财政支出新增5万亿日元
………………
中国
央行银行降息
出台4万亿的经济投资方案
国务院出台十项保增长措施
………………
可以看出我国的救援方案主要是围绕着“扩大内需”来制定的,这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年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五一”“十一”长假制度,这是当年危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通过放假旅游带动消费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从当时的效果看是很明显的,在我国人民币不贬值的前提下,成功的实现了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为我国经济之后十年的高速增长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能不能“照方抓药”呢?
十年的时间,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规模都翻了几番,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更准确的说是“世界加工厂”,因为我国的自主品牌还没有叫响,多数的产业还停留在给人家“打工”的份上,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正是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造成了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外出口。对外出口又依赖于西方国家的消费“西方消费旺盛,我国出口就顺利;西方消费低靡,我国出口就受挫”。看清了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就不难理解在这一波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中,我国的出口受到影响的原因了。
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并未受到影响,西方国家的需求也是当年我国能迅速走出危机的重要因素。然而这次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的消费需求严重下滑。这种消费的下滑对我国出口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此时此刻我们才将矛头转向了国内---扩大内需。那么中国的老百姓会买帐吗?会消费手中的钱的吗?
每一个中国的老百姓手中的钱都是“救命钱”“救急钱”,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除了“刚性需求”外老百姓不敢轻易花钱,那些钱要用来养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子女的教育费用等。
当金融机构在“炫耀”存款突破多少亿时,让人不无心酸与无奈。我国居民存款率居高不下的背后,恰恰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的表现。如果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还会那样谨小慎微的消费吗?还会把钱都存在银行吗?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我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将投向何方呢??根据发改委的解释我国的4万亿投资将主要用于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毫无疑问官员们肯定会将绝大部分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他们深谙为官之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道理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了,GDP永远是他们最为关注和追逐的。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恐怕不会太热心,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无利不起早”吧!口口声声说的“弥补民生欠账”恐难兑现!!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民生、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并监督地方政府实施,真正把民生欠账补上!!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的角度看,必须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外出口的问题,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我国成为“消费型社会”,解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源动力”问题,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此“持久的动力”也必将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走一条“保障推动消费,消费推动经济,经济回补社会”的良性发展道路,才是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突围”的策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 14:29: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