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比较多的就是一些词语就是转型,我想这一方面是经济的转型,另一方面应该也是股市的转型,确切的说是投资风格的转型。在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年前,证券在更大地程度上是一个卖方市场,但是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和推进以及许多创兴型企业的IPO市场正在向买房市场转变,而且买方的分类和构成和力量的对比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前几年中基金和一些大的资本凭借着资本的实力就可以左右一只股票的走势从而获得暴力,但是在今年这种形式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公墓基金开始大面积的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仅仅是IPO的不良后果么?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在2007年后有一个比二级市场的暴力百倍的市场出现了,那就是PE/VC,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可以说这是一个暴力而又风险极小的行业,而且在有了充足的资本和一定的权利寻租空间后,这种风险几乎为零,所以07年后一方面为了躲避后面的暴跌,另一方面也是一些操纵市场的风险太大,所以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很大的一部分资金应该是跑到了私募股权市场上去了,这部分资金已很小的成本拿到股本后便到二级市场来套现,所以市场的存量资金一直减少,也就导致了今年的股市的不作为,但是到二级市场来套现总的有卖个好的价格吧,不然人家投资了几年的努力和关系不是白费了么?所以出于这种情况总是要培养些对手盘才好套现,于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就有了投资的机会,而且这种波段性的机会也许还会不断演绎。而对于那些大盘股,随着全流通的逐步实现,操作起来难度越来越大,看着便宜可是要翻倍还是难度比较大,所以只能留给那些傻大个公募来做,总之,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应该怎么做,也许已经不那么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