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消费需求与 GDP、 人均 GDP 的相关研究分析
摘要: GDP 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今
我国的 GDP 总额排名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之后, 经过这些年经济的快
速发展已经超过了 日本、 德国等一众经济强国, 而中国的这个第二名是仅根据
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来判定的。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
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而国民消费需求则影
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本文利用 stata 软件研究了影响国民消费的因素以及
利用 1994年至2008 年这15 年的相关数据针对与 GDP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判定哪些社会指标、 经济指标与 GDP 存在相关性, 并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
济意义检验, 以及统计推断检验。
关键词: GDP、 国民经济发展、 国民消费需求、 stata 软件、 相关性
引言: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 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和净出口。 消费需
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
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 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如果说 GDP、 GNP、 人均
GDP、 人均 GNP 是衡量国强、 民富的重要指标, 那么, 国民消费需求指数则是衡
量国稳、 民福的重要指标。 GDP 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 它不能提
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 不能反映民生状况, 甚至可能以 GDP 增长的强
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
发展阶段, 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
条件。
相对于 GDP, 以国民消费需求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 最大的优点在
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 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
康、 公平、 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但仍存在发
展方式粗放、 人均国民收入不高等问题, 需要冷静客观地对待。” 所以说, 我们
应当更客观更理性地根据我国的 GDP 水平和国民消费指数来评价我国的综合经
济实力。
案例数据:
1999 8967705 7159 8. 18
2000 9921455 7858 7. 58
2001 10965517 8622 6. 95
2002 12033269 9398 6. 45
2003 13582276 10542 6. 01
2004 15987834 12336 5. 87
2005 18493737 14185 5. 89
2006 21631443 16500 5. 28
2007 26581031 20169 5. 17
2008 31404543 23708 5. 08
表一
1
《统计预测与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