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4430 15
2011-08-29
做实证的文章,在选取变量时,经常是先看看相关的文献中一般都把哪些变量加入,根据理论上加入一些,再根据经验上加入一些,但最后进行计量时,这些变量混合在一起,有些显著有些不显著,有些变量加入后导致原来显著的变量变得不显著,或者是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如何选择变量呢?还是尽量使重点关注的变量显著就行?

最近比较头疼这个问题,以前写一些实证的文章,到最后感觉就是尽量使自己关注的变量显著,觉得不靠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29 15:53:21
你所提到的这个问题的确很让人头疼,特别是经济变量更是如此。很多都有共线性的,顾此失彼的很难处理。希望论坛里的高手多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6:15:18
个人觉得伍德里奇的导论说得很清楚,楼主可以参考下,简要来说,伍德里奇认为有两点:
1、多重共线性问题不重要,只要不是完全共线性,可以忽略,解释变量之间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不然也用不着多元回归了。
2、关注重要变量是否显著,若是其他解释变量不重要,显不显著问题不大,比如截距项。当然,一般来说,模型的大部分解释变量肯定都是显著的,不然模型构建怕是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6:33:36
受教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9 19:15:33
惊奇的发现,今天论坛热帖中的《陆铭说审稿》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我看过的中文杂志的
审稿报告中,另一个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审稿人提出作者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其实,
如果解释变量完全没有共线性,那么,就不需要多元回归技术来分析问题了,遗漏变量问题
也就不是问题了。当然,高度相关的解释变量同时放在模型里,会使各变量的系数出现不显
著的情况,这时,请不要轻易丢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否则,当你这样做时,虽然剩下
的变量系数显著了,但它的系数却可能存在估计偏误,因为,你把与它相关的变量放到模型
的残差项里去了。通过减少解释变量的个数来增强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这只能在问题
足够重要、样本又非常小,而且作者只关心系数的方向时才可以,不过,现在这很难成为让
人接受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0 16:47:05
aolei 发表于 2011-8-29 19:15
惊奇的发现,今天论坛热帖中的《陆铭说审稿》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我看过的中文杂志的
审稿报告中,另一个 ...
太感谢了啊~字数字数字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