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杭州影视频道《新闻搜搜看》直播现场电话连线我,要我对北师大财迷哥的新闻做出评论。
新闻的内容是北师大某学生,由于是免费师范生,不愁工作,但却很愁未来有没有房子。于是为房子的首付拼命赚钱,多处兼职家教,甚至还做废品买卖生意。有时候把废品堆在寝室里,导致同寝室同学在网上发帖子抗议。更有甚者,记者采访他时,他也要收费。
我是这样的评论的:
当我听到这条新闻时,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来评论。是该褒奖财迷哥的勤工俭学呢,还是该指责财迷哥的荒废学业。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一个钻进钱眼里的人在我们这个缺乏信仰的现实社会里却常常是可以活得比其他人更滋润的。
仅仅从他会向记者收取采访费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财迷哥是惟利是图的,我个人对这样的行为方式非常讨厌,但我真的不太敢去指责他。因为当他反问我:“一个没有房子住的读书人会有尊严吗?”我想这个时候,我可能驳不倒他。
因此我更愿意相信,财迷哥其实是在搞一种行为艺术,一个免费师范生,在大学阶段不潜心学习而是拼命赚钱,我想他可能是想借此让我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面对眼前利益,人应不应该放弃未来?或者说,理想与现实哪一个更重要?另一个则是,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哪一个更重要?或者说,人是不是应该有超越动物的更高贵的生活?
我感到自己无力回答这些问题,即使回答了也说不服人家,因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关键的一点是,重建教育理想!
经过这几年对系统科学以及系统哲学的潜心思考,我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现在已经不太会就事论事的谈论问题了,而是始终会去关注事件背后的脉络。因此我常常会说出诸如此类的话:“我们所看见的来自于我们所看不见的”,“人是靠脚踩不到的大地才能走向远方的”,等等。
就事论事评论这个新闻很容易,只需要求他作为免费的大学生,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好好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争取将来当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在这个没有信仰的纯功利时代,在这个连大学都已经成为道德沦丧的助推器的时代,在一个大学课堂里充满了牢骚、愤懑以及无奈的时代,让一群被功利化的考核折磨得几乎没有精神生活内心毫无力量的大学教师去要求一个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能够洁身自好、潜心学习,显然是徒劳的事情。
对于我的评论,主持人读出了我的无奈,但是深藏这种无奈背后的则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曾经有一天,我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时刻准备着,为坚定不移地走在邪路上的中国教育敲响丧钟。
现实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几乎在你刚刚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时,中国的教育就为其敲响了丧钟,被遏制于萌芽。
二十多年前,我与朋友曾一起写了一篇文章《重建教育理想》,当时没能发表,现在当然更加发表不了了。
1989年5月17日,我曾经在课堂里向大家宣读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读完后,全体学生全部起立鼓掌。这场景让我永生难忘。
在我们的文章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大学的目标首先是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脑力劳动者,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知识分子。
官员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混淆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的概念。所谓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以色列的康菲诺(Michael Confino)综合各家的意见,归结为以下的五点:
(1)对于公共利益的一切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问题——都抱有深切的关怀;
(2)这个阶层常自觉有一种罪恶感,因此认为国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他们的个人责任;
(3)倾向于把一切政治、社会问题看作道德问题;
(4)无论在思想上或生活上,这个阶层的人都觉得他们有义务对一切问题找出最后的逻辑的解答;
(5)他们深信社会现状不合理,应当加以改变。
对照上面知识分子的标准,中国的教育有一丁点儿与其相关吗?
当“财迷哥”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记者收费并且还大言不惭地渲染其价值观时,这个教育就已经死了,这也正是我们重建教育理想的契机。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