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 5期
2010年 9月
No.5 Vol. 11
Sep. 2010
http: //wwwsbs educn 85
对策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解析
王 荧 1 郭碧銮 2
(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 福州 350007)
摘要: 本文给出了全要素生产率 (T FP) 的定义, 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分类情况, 并揭示了各种分类之
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详细介绍了各种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分解原理, 概括了应用这些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理论;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37324X( 2010)05859107
收稿日期: 2010819
作者简介: 1. 王荧, 福建闽清人,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
生, 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 学、人口、资源环境 经济学。电 子信箱:
watchying@163 com。2. 郭碧銮, 福建漳州人,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
学院硕士
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学。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解析
生产率是指要素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的开发利用效率, 即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转变为实际产
出的效率, 是产出除以投入。根据研究, 对生产所投入要
素选择的 不同, 生产 率通常 又可 分为单 要素生 产率
( Single Factor Productivity, SFP) 和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 FP)。
单要素生产率也称 偏要素生产率#, 它反映的是产
出量与单一生产要素之间的效率关系, 是在生产率研究
过程中, 将产出量和某一个特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 ( 如
劳动量或资本量) 相比所得的比值。常见的单要素生产
率有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 它是传统的社会经济统
计研究中关于生产率研究的唯一指标。但是, 应当注意
到, 单要素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个特定要素
投入量的节约, 而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事实
上, 生产过程往往需要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
投入。按照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当我们用劳动来代替
资本, 并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时, 资本产出率会因为资
本投入的减少而提高, 劳动产出率则会由于劳动投入的增
加而降低。由此看来, 单要素生产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生
产率的全部变动。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是针对
全部投入要素进行测算, 而不是只涉及部分要素。它在
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考察生产率的情况, 是总产出与综合
投入要素之比, 研究的是在一个经济系统中, 所有投入
要素加权综合后形成综合投入的产出效率, 故又称 综合
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传统的单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
率能够更为全面地考虑投入要素, 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客
观地衡量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节约, 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
宏观综合经济效益,
%
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
识别经济增长的类型是投入型还是效率型; 通过比较单
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
确定经济政策的控制方向是应该增加总需求, 还是对经
济结构进行调整。
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计算方法分类解析
许多经济学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
出了许多测算方法,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方法进
行了归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
第一种, 是 Mahadevan ( 2003) 根据是否需要设置
生产函数, 并对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 可以分为参数
方法和非参数方法。 & 其中, 参数方法从生产函数出发,
需要明确生产函数的形式, 并进行计量回归, 最后通过
对生产余值的相关计算来获取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
生产函数是参数方法的关键和首要问题, 其好坏会决定
%
&
张军, 施少华, 陈诗一.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 J] . 经济学
( 季刊), 2003, 3 ( 1): 138.
边丽洁, 商淑东. 统计学原理与工业统计学 [ M]. 上海: 立信
会计出版社, 1999: 11922.
王俊.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评述 [ J]. 生产力研究, 2007 ( 18) ,
P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