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摘要: 基于 2008~2016 年的湖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 利用了
DEA-Malmquist 指数法测算了湖南省 14 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
率, 基于此,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城镇化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
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
产率的增长有负作用且存在“U 型”关系。 因此, 应当对农村剩余劳动
力进行科技教育和培训, 提升机械化水平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 以此
来减弱因城镇化造成的劳动力减少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U 型”关系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
这势必会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 对经济发
展具有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湖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 “十三五”之
前城镇化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十三五”全省城镇建设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到 2017 年末, 湖南省城镇
化率与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 已从“十一五”末的 6.38%,
缩小到如今的 3.9%。 但观察其近几年农业发展, 发现农业增速减缓,
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从而提出对
应的政策建议。 从现有外文献来看, 众多学者都对影响农业全要素生
产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Po-ChiChen、 Ming-MiinYU(2008) 发现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 区域间生产率增长的差距
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剧[1]。 时悦、 赵铁丰(2009) 认为我国财政支农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