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学 》第 11卷 2009年第 4期 345 354页, 北京
文本理解个体差异的理论综述 : 能量论还是知识论 ?
*
吴诗玉 上海交通大学
提要 本文综述 Just和 Carpenter(1992), McNamara(1997, 2004)等为代表的研究和理论, 以 阐
释文本理解个体差异的 原因 。 概括地说, 是能量论与知识论的分歧 , 核心 是理解能量有限理论
及结构建构理论相对于建构 — 整合理论及策略知识理论的对立。 能量论的 观点在早期 及心理学研
究领域获得较多支持, 而最近, 尤其是在语言学研究领域, 知识论已体现出科学性, 并得到广 泛
认可。
关键词 阅读推理 工作记忆 抑制机制 读者知识 阅读策略
文本理解个体差异成因是阅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 受到了心理学、 语言学以及人工智
能等多个学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综述阅读理解中的重要理论 , 重点探讨造就文本理
解个体差异的相关认知机制 、 加工和读者特征 。
1. 文本理解 、 阅读推理和个体差异
文本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 , 是理解建构书面材料中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 以及
单词 、 句子和段落之间 、 文本内信息和读者先备知识 (prior knowledge)之间的关系 (详见
McNamaraand OReilly, in press)。 读者先备知识对文本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 如单词知识既
帮助它的解码 , 也对理解加工作出贡献 (Perfetti 1985) 。 但是 , 文本理解不能局限于理解文
本里作者明晰表述的内容 , 还必须包括文内隐含信息 , 即作者假定读者能够 “演算 ”出故未
明晰表述的内容 (Davoudi2005: 106)。 读者超越作者在文本里明晰表述信息的范围 , 运用已
有知识进行理解就是阅读推理过程。
推理是文本理解中重要的加工活动 , 它将当前语言输入与语篇中先前表述信息以及读者
的世界知识建立联系 , 使语篇中作者没有明确表述的信息也得以激活 , 从而使语篇被知觉并
表征为连贯的 结构 即情境模型 , 并被赋予一定的 意 义。 因 此, 被称为 理解过程的核 心
(Carroll2000) , 视作流利阅读的关键 (Davoudi 2005)。 文本理解包含两个既紧密联系又可
分离的过程 : 解码和理解 (Hooverand Gough 1990)。 譬如 , 有的读者能解码 , 但不能理解
(如超读障碍读者 , a hyperlexic reader), 而有的读者能理解但不能解码 (如失语症读者, a
dyslexic reader)( McNamara and OReilly, in press)。 解码时没有困难 , 理解时有困难的读者
与成功进行理解的读者差别何在呢 ? McNamara和 OReilly认为 , 这是因为前者存在文本语
义信息推理上的缺陷 。 她在进行许多相关研究后指出 , 根据读者在阅读中何时 、 如何和多频
繁地进行推理, 能够区分出他们阅读能力的差异 。 这一论点在其他研究中也反复得到支持和
345 本刊网址: http: //www. ddyyx. com
* 本研究受到 “上海交通大学 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外国语言文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基地 ”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