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波士顿和其它城市,吃穿用都比上海便宜;尖刻一点说,这是美国剥削全世界的结果
·如果没有大的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将多年走不出长萧条
·在纽约、波士顿和其它城市,吃穿用都比上海便宜;尖刻一点说,这是美国剥削全世界的结果
·不要把外汇都放在央行那里,要让企业自己在结算银行里存美元
·据说商务部要降奢侈品关税,财政部马上否定,这实际上是财政部部门利益绑架了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
【编者按】欧债、美债危机相继爆发之后,美国破产、全球经济衰退的声音一时间甚嚣尘上。这场危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欧美经济未来向何处去?全球经济何时能够好转?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又该如何处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韦森教授近期接受媒体采访,为我们一一解开这些萦绕在国人心头的问题。他说,这次危机不单对现有的资本主义高福利模式提出了挑战,更折射出了西方民主政制本身的深层次问题,这也是中国未来法治民主政制建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没有大级别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将长期萧条
记者:本次美债危机它是如何形成的?在您看来,这是一次堪比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新一轮危机么?这会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什么影响?
韦森:首先,用“美债危机”一词,似乎夸张了一点。不久前,美国议会通过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2.4万亿议案,以及随后标普公司降低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只是两个连续的“事件”,虽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我觉得还构不成一场危机。美国的债务问题不是短期形成的。在小布什的共和党执政时期,就采取了所谓的“大政府”的经济政策。相对于民主党,共和党立场是保守主义的,一般而言历来都是主张政府尽少干预市场运行,主张“小政府”,但是小布什总统却是个主张“大政府”的“保守主义者”。从美国政府财政收支上来看,1998年到2001年美国政府曾出现过财政盈余。但2002年又跌回赤字。赤字增加到2004年后开始减少,但2007年回到了2002年水平。在2007-2008年的金融风暴冲击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为了救市,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赤字一发不可收拾,2009和2010年赤字都达到一万亿以上,预计2011年还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美国政府连续采取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债务就即将达到了其所谓的上限,从而引发了两党的争议,媒体对此进行炒作,接着标普又将美债信用评级降级,这样最终被演绎成为所谓的“美国债务危机”。
实际上,美国政府债务问题仅仅是一个表层现象,真正危机的是背后的美国经济本身。2009年我曾在浦东国家干部学院作过一个“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与中国的选择”的讲演。根据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我在那篇讲演稿中曾预测道,
如果没有大的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的科技革命,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将会持续很长,将会多年走不出这次“长萧条”。现在看来这一判断仍然成立。近两三年来,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断言,美国的经济在五到十年内都不会完全恢复,也符合这个判断。纵观近
现代人类经济史,从19世纪初英国的纺织工业革命和近现代和当代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乃至某个国家的崛起。但是,当每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力衰竭之后,都有一次较大和较长时间的经济萧条。而2008-2009年以来的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可以认为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即核能、航空和
航天科技[16.28 1.06%
股吧 研报]、以及计算机、IT网络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动力衰竭的一个必然结果。当下,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家庭已经有车、有电脑有各种家电,有自己的房子,
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出现的征兆,也就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因而,美国经济在短期就看不到增长的可能。没有增长点,就业问题就解决不了。失业率降不下来,更缺少消费的动力。人们拿失业救济金是维持生活,不会去买房、去投资。房地产上不来,
汽车工业又长期萧条,美国经济就上不来。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投入了相当大数量资金救市,希望拉动经济,可却不见效,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整个经济复苏仍然很困难。美国真正出问题的是出在实体经济部门,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提高多少,也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事件的“美债危机”,包括标普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降级,真正打击的是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最近以来,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上蹿下跳、跌跌不休,亚洲和中国股市也在此冲击下而接连下跌。奇怪的是,尽管标普降低了美国政府债务的评级,但美国政府债的价格却没有下跌,不降反升。原因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会认为,既然连美国政府的债都可能要出问题了,投别的资产,可能亏得更厉害。投资者看来看去,觉得别的投资产品的风险远大于美国国债,所以他们纷纷抛售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转而购买美国国债,结果导致其价格反而上升了。这能叫“美国政府债务危机”?
目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就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来说,目前最主要的还是一个信心问题。这是老的凯恩斯主义的惯性思维,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两次经济刺激计划都不怎么奏效,失业率依旧下不来,而美国经济不复苏,欧盟经济又陷入萧条更深,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怎么会乐观得起来?问题是,西方国家经济复苏这么艰难,政府若不作为,不继续刺激经济,觉得过不去,选民不干;继续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吧,钱又从哪里来?不继续举债,哪里弄钱去?发钞票?搞新的量化宽松?那结果又怕通货膨胀。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经过争执,暂时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美国右翼--特别是茶党--仍大力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开支。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觉得,美国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救市。在当时经济快速下滑之际,美国政府花两万多亿去救市,当时是有必要的,且没有别的选择。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了救市,美国却出现了“大政府”。据有关国外的资料,本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扩张。在过去十年中,联邦政府开支增加了50%,政府雇员(除军队外)增加了约20%。政府机构在膨胀,经济却没有多少起色,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未来要美国政府精简人员,重回“小政府”,目前看比较困难。裁减政府雇员,固然可以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有利于减少预算赤字,可这反过来又会增加美国的失业率。在政治学中有个“瓦格纳定律”(theWagner'slaw),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膨胀,财政支出将随之呈现上升趋势。美国政府是否符合这一定律不讲,但任何政府机构一旦设立了,人员雇佣了,再减可就难了。中国政府机构及其财政支出,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