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自行取用,看到的比较有价值的报告
一、 美国衰退与宽松预期成为阶段性最大的边际变化
•10月美国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均下行;就业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失业率达到2022年2月以来新高。周五美国就业数据公布后,海外市场开始定价美国衰退:黄金价格上行而原油价格回落,投资者对2024年6月前美联储降息50BP以上的预期大幅提升。•
•边际变化后,经济的全局仍是后续关注:至少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增长仍然比较强劲:美国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对2023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分别为2.69%和1.47%,且制造业耐用品订单和零售销售数据在9月也仍然延续着修复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市场预期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那么利率的下行可能反而会带来部分需求的扩张。以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2021年长端利率的上行曾抑制住房需求的增长;当前美国住房销量已经开始反弹,如果未来长端利率走弱,本身又弱化了利率对压制房贷市场的压制。
•本轮海外滞胀中,除了供给冲击,过去10年不断投放的货币重新恢复流通速度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在宽松预期下利率走低,那么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海外“衰退预期下利率下行—需求增长—通胀压力上升—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利率上升—需求走弱—衰退预期下利率下行”的循环可能会再度出现。
二、看似“顺理成章”的年末切换
•投资者印象里,A股市场在年末的最后两个月往往会发生切换,这成为当下的某种念想,客观数据上看:过去十年中,确实有八年出现了成长/价值风格切换的现象;但从行业层面来看,过去十年中,只有四年(2014、2018、2021、2022)出现了领涨行业的切换;从基金表现的层面看,就只有两年(2014、2022)曾出现过部分前期业绩不佳的主动偏股基金“翻身”的情况。•
•如果投资者想要博弈年底这两个月的市场切换,那么2018年的经验可能更有参考意义:一方面中美关系都存在阶段性缓和的可能,另一方面海外利率环境可能会宽松。从2018年末市场领涨行业切换的经验来看,前期回撤较大的资产在最后两个月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压抑的需求会有更好的反弹,必须消费,大宗黑色,贵金属)
三、国内基本面的变化:利润分配的重塑
•本周公布的国内PMI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本轮补库周期中营收同比增速低于库存同比增速的特征:2023年10月PMI的各分项指标中,除产成品库存分项仍在上升外,新订单、生产等其余各分项几乎都在收缩。(货币刺激,通胀拉动)
•在国内需求弹性有限且海外供应链重塑的环境中,中游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加大生产和库存持有来以应对将来行业的“内卷”,而存在供应瓶颈的上游将会迎来分子端业绩弹性的回归。(大型企业大宗利润改善,中型制造业行业普遍扩产)
•从A股上市公司的三季报看,以原材料为代表的上游制造业景气度显著回暖且具有较高的盈利弹性,而中游制造业则需要面对更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