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79 5
2011-09-04
    

应该说,在传统的经济学规律上,抑制物价就是收紧流动性。其实这是对供求的一种偏袒,也就是在抑制物价和利率以及产品供给这三个点上,主流的人都陷入了惯性思维的陷阱。那就是,物价一上涨,通胀一抬头,首先想到的是货币流动性的状况。就跟水一个道理,水多了,抽水是一个解决办法,但是扩大蓄水面积,同样也是一种办法,他们是解决一个问题的两种方法。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这就是艺术了。中国目前实行的办法就是抽水,收缩流动性。但从效果来看,负面作用很大。因为从中国的实际来说,存在商品和劳务生产基础量大,但生产水平低这样一个现状。就跟中国的前几年人口普查所反映的问题一样,人口基数大,但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低。一旦银根紧缩,银行的谨慎行为和技术操作的麻烦就会与民间借贷形成借贷现象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个时候,反而让民间资本更加敏锐的嗅到这中间的利益,他们反而更不会把钱存进银行,而是进入民间借贷市场或者高利贷市场。本来很多东西是在基础生产资料问题上产生的通胀,通过资本的杠杆和传导,就上升到产品和劳务,进而波及到整个经济。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导火索,就是收缩流动性。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我觉得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蓄水池。熨平流动性。如何扩大,那就是扩大基础生产资料的供给。除了石油和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很多其他资料,我们完全可以控制,比如农产品。而这些东西,从一定程度上,给通胀的影响和感觉比石油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料来的更强烈.再比如说猪肉,其上涨带给大众的感觉比波动剧烈的石油还强烈,而这种通过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带来的通胀感觉进一步加剧了广大群众的危机感。这个时候任何一种赚钱的机会只要存在,老百姓甚至都要积极涌入,比如近期一系列民间问题的产生,都牵涉到很多平常老百姓。而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仅仅从货币流动性方面进行解释。

  

所以我建议就是扩大基础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主要一些生活资料的供给,从影响大众最直接,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摊平资金,降低通胀预期的群众基数,保障民生,稳定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4 23:06:35
从供给角度谈,张五常在08年11月份,《多难登临录》就谈到过,也有详细的建言。
也谈到 萨伊定律,他提出了大概9点建议,三弱,两中,三强。
减税 新劳动法 人民币等问题。
阁下只从一方面说,增加生产资料供给,没说谁提供,怎么提供。在供给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方向是对的,不过太笼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07:42:24
是的 ,确实太笼统。在生产生活资料这一块,应该是ZF扶持,企业参与。尽量减少运输环节。某些资料采用供销社全国统一下放到农民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08:12:47
这个观点不我不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11:35:14
请楼上说下你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5 11:39:15
因为我提出观点也是系统梳理了一下最近几年的国家货币调控政策而思考所得,当然,咋一定程度上,也有财政的因素 ,财政资金的投向存在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