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7005 23
2006-11-04

一、三条法则和效用曲线相矛盾

学过效用理论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序数效用理论三条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其中哪一条和效用曲线有矛盾?当然是第三条“偏好的非饱和性”。这一条假定决定了“多比少好”,它对应的效用曲线应该是单调递增的,而对于单调递增的情况,最大值一定在右边界上,无需再考虑效用最大化的“极值”问题,更用不着用导数方法求取极值了。而每一个经济学教材上无一不是把效用曲线表示为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抛物线就说明有顶点,即偏好是可以饱和的。

那么,只考虑不饱和的需求行不行?当然可以,而且和理想人假定相一致,也和现实一致(理性人就是行为有目标之人,达到目标行为即终止)。但是这样一来,用导数方法求取效用最大值的方法就纯属多余了——因为数学从来都不用微积分的方法应对单调递增函数问题。这里的问题在于效用曲线本身——由于理想人假定,当只考虑抛物线效用曲线的前半枝的时候,它不可能存在越过抛物线(假如是向下开口的抛物线的话)的顶点而调头向下——换句数学语言说:在区间内没有极值存在。

二、存不存在单一商品的效用曲线?

当然应该存在。每一部介绍效用论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这一展开的。但是到了后来的无差异分析中,学生会发现,人们不可能只消费一种商品,两种以上的商品的消费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且是边际替代率递减的:你要想减少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商家变成了强卖的恶霸,消费者变成了任人宰割无可奈何的傻瓜而非一个独立的私有者。这在数学语言表述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不能够和数量坐标相交。

效用论本以主观价值论自居,而不同人之间对于同一商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也是理性人的理性表现。现在却个个如傻瓜般,连对厂商说自己不想要某种商品都不敢了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014,因为两种商品被经济学家在“效用无差异”的名义下捆绑在一起了,减少一种消费量就要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消费。

无差异曲线其实就是数学上一个曲面的等高线而已。我们知道,如果效用曲面是由具有顶点的效用曲线的移动形成的,则必有“山峰”存在,即在等高图上表现为等高线闭合而且有一个点状的等高线存在(山顶点)(参见《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第七章,图78)。可是,我们无法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当中看到这种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空间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即以数量XY为平面坐标,以效用U为立向坐标,以和U轴平行的平面切割效用曲面,即得到所谓的等U线,投影在X-O-Y坐标面上即为“无差异曲线”。

从“效用曲面”到“无差异曲线”的思路刘文忻教授在《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2004版,P81)中表达的十分清楚,可惜的是,教授只敢用较高的U平面去切割效用曲面,而不敢用低位的U平面去切割,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无数的无差异曲线和XY轴相交的情况了。看似“不经意的忽略”间暴露出了效用理论严重的理论缺陷。

三、无差异曲线用来证明需求曲线向下

这里没有注意到,其实需求曲线是否定理性人假定的,而且和效用曲线有顶点相矛盾。效用曲线有顶点,说明人的需求具有终点,即需求量是常数,但是需求曲线表达的意思却是只要价格足够低,需求量就会无限增长。

如果以坐标轴为渐近线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证明需求曲线向下,则需求曲线也必然是以坐标轴为渐近线的一条曲线,即可以无限增大,而无限需求就不是理性人的行为特征了。因此,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用来证明需求曲线的成立与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4 11:3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1-4 7:59:00的发言:

学过效用理论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序数效用理论三条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 理性人就是行为有目标之人,达到目标行为即终止......

效用理论里,从来也没用把您所列的3个条件作为偏好的“基本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和传递性是用来定义理性偏好的,而非饱和性是用来描述无差异曲线是“没用厚度”的。

经济学中,我们把具有理性偏好的人称为理性人。您的这种对于理性人的定义简直是闻所未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4 11:31:00

其中哪一条和效用曲线有矛盾?当然是第三条“偏好的非饱和性”。这一条假定决定了“多比少好”,它对应的效用曲线应该是单调递增的,而对于单调递增的情况,最大值一定在右边界上,无需再考虑效用最大化的“极值”问题,更用不着用导数方法求取极值了。而每一个经济学教材上无一不是把效用曲线表示为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抛物线就说明有顶点,即偏好是可以饱和的。

不错,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一般来说都是单调增函数,但是,您难道忘记了经济学中的极值都是有约束情况下的极值吗?用数学上的话来说,我们要的是“条件极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4 11:34:00

二、存不存在单一商品的效用曲线?

当然应该存在。每一部介绍效用论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这一展开的。但是到了后来的无差异分析中,学生会发现,人们不可能只消费一种商品,两种以上的商品的消费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且是边际替代率递减的:你要想减少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商家变成了强卖的恶霸,消费者变成了任人宰割无可奈何的傻瓜而非一个独立的私有者。这在数学语言表述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不能够和数量坐标相交。

我想你应该知道,效用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更准确地说是用来分析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的一个工具。如果您一定要用效用论来分析单一商品,也是可以的,也同样存在极值,因为同样存在约束。

你说“要想减少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我想你是说反了,效用论里从来没有你这样的表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要想增加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消费是受 budget 限制的。“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中的“更多的”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看来的?我想你是误解了,以至于得出后面近似荒谬的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5 10:22:00
以下是引用toddzhao在2006-11-4 11:34:00的发言:

我想你应该知道,效用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更准确地说是用来分析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的一个工具。如果您一定要用效用论来分析单一商品,也是可以的,也同样存在极值,因为同样存在约束。

你说“要想减少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我想你是说反了,效用论里从来没有你这样的表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要想增加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消费是受 budget 限制的。“必须增加更多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中的“更多的”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看来的?我想你是误解了,以至于得出后面近似荒谬的推论。

第一。请参阅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671我们受到了什么约束。无论什么约束,理性人的行为一定是趋向利益单调递增的,极大值一定在右边界上,即行为终止点上。要用效用曲线描述消费者行为,它一定是一条单调递增的曲线,没有下降阶段,否则和理性人假定矛盾。

第二。我是说反了,但是没有说错。西方经济学理论只是从一个方向看曲线,我只不过是正向看罢再从反方向看,把西方经济学应该说出来而遗漏的另一半话说完整了。西方经济学只说片面不说全面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当然,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我只是证明其内部自相矛盾。

你再仔细看看教科书,看看我的说法是否和曲线相一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10:27: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5 13:2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6-11-5 10:22:00的发言:

第一。请参阅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671我们受到了什么约束。无论什么约束,理性人的行为一定是趋向利益单调递增的,极大值一定在右边界上,即行为终止点上。要用效用曲线描述消费者行为,它一定是一条单调递增的曲线,没有下降阶段,否则和理性人假定矛盾。

第二。我是说反了,但是没有说错。西方经济学理论只是从一个方向看曲线,我只不过是正向看罢再从反方向看,把西方经济学应该说出来而遗漏的另一半话说完整了。西方经济学只说片面不说全面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当然,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我只是证明其内部自相矛盾。

你再仔细看看教科书,看看我的说法是否和曲线相一致。


1、你给的链接,我看不全,只看到“有没有可以找出任何一例违犯预算线的消费者行为?没有。永远都没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预算线根本就不是对消费者行为的一个约束条件,而仅仅是对既成的消费事实的一种事后核算。”请问,你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是买之前权衡自己的购买能力呢还说买之后再权衡呢?

2、什么是理性人和理性消费行为?答案很简单,用有限的钱选择消费组合,以使得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注意,从来没用任何人要求你现在就把所有的钱全花光,因为,“消费组合”里本身就可以包含“储蓄”和“后期消费”。

3、再说说你对于“替代”和“边际替代率”的攻击。按照你的想法,咱们反过来说。如果你放弃了消费一定数量(δA)的 A 商品(价格为 PA),那么你口袋里的可供消费的钱就多了一些(PA×δA),这时候,没用人会强迫你去把这些钱(PA×δA)花掉。但是,你自己会,你会把这些钱用来买其它的东西 B,除非你想把这些钱白白扔掉(除非把钱白白扔掉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因为你想追求最大的满足感。

4、你一直强调效用函数是一个单调函数,没用最大值,或者最大值在右边界上。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直接效用函数(Direct Utility Function),而直接效用函数里并没用出现类似收入的变量,同时你又否认约束的存在。那请你看看间接效用函数(Indirect Utility Function),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效用是有极值的,而且不是单调增的了。

最后,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请你用你的理论和逻辑回答一下,多谢。

一个人,只有100块钱,他既想吃饱也想穿暖(请注意,“饱”和“暖”是不能互替的,也就是说,如果他吃的很饱,可是穿的不暖,满足感依然很低),面包5块钱一个,衣服20块钱一件。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1)吃一个面包获得的满足感和穿一件衣服获得的满足是一样的;(2)他不会因为吃的太多而觉得撑,也不会因为穿的太多而觉得热。

请问,他该如何选择消费呢?他的效用曲线是单调的吗?他的效用存在极值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