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今日又逢高考之日,众多考生决战之时。回想当初,已经时过五年矣。
我国的高考大业依然不改往日之神采,令众多有识之士趋之如骛,更有甚者,一考几十年乐此不疲。
世人都说高考如打仗,考场如战场,一战分输赢,一战定胜负,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古来的兵家战事无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兵法之上乘。不费一兵一卒而扭转局势夺取成功才是真正的境界。
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精髓其实并非缺少辈出的人才,而是一种环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家之集大成者诞生的时代,才华和智慧不是来自一种制度的束缚,反而是来自更为开放、自由和包容的环境。
而当今的高考为功利之心提供了制度支持,众人之知获胜者的亮丽和光鲜,却不见失败者之痛苦和无奈。榜上有名的毕竟是少数,所谓状元,也只不过是分数的领先,这种胜利并不代表人格意义上的胜利。可是社会的舆论和观念似乎有意回避这一事实,造成越来越多的考生心态失衡。
应该说考试这种事情只能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社会注重的也应该是过程而非结果。一旦颠倒反置,考试也就失去了他的本来意义。如今的造星节目、选秀活动与高考的性质很像,人们都很希望通过这种最为迅速,最为直接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请不要忘了,一个值得社会和历史尊重的人一定不是通过捷径而达到的,暂时的成功只能获得别人的一时赞扬和夸耀,随着时间的拷问,任何短暂的成功都将不再被记起。
多年之后人们可能会记得当年自己也曾上过战场,对于胜负已经早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