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断想:网络与餐馆的火花—团购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原文请点击)
在网上几乎什么都可以买,除了活物,小猫、小狗什么的,似乎还难以在网上推开买卖,另外,一些需要速食的食品,比如炒菜之类的,而团购网的出现则为这些实体餐馆开辟了一个新的营销、购买渠道。团购即是众多消费者联合起来,向商家购买商品,类似于批发,商家出于薄利多销、开拓市场、提高知名度的考虑,会以一个十分优惠的价格把商品或服务批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了切实的实惠,而且知道了这个餐馆的菜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这就为餐馆储备了一些潜在的客户群。
把餐馆的饭菜拿到网上来卖,借助于网络这个人气高、宣传成本低的渠道(网络相较于传统的宣传营销渠道,比如电视广告、广播、报纸杂志、墙体广告,成本低而且效果好),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餐馆,而且借助于便捷的网上支付渠道,消费者分分钟就可完成注册、下单、付款,这些支付款项随后就会进入商家的账户,而此时商家的商品和服务还未到消费者手上,这段时间内,商家就有了一笔预收款项、流动资金,一定程度上利于商家短期的资金周转。
商家在网上销售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注册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电子邮箱、所在城市等)获取一些消费者资料,并统计这些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曾经团购过什么商品、团购后大约多久会来实现消费、多久团购一次等),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普遍营销和针对性营销相结合的模式,或者给消费者发送短信,或者发送邮件,来不断的向消费者传播商家的信息。
团购网将众多的商家信息集合到一块,统一维护、运作,通过对商家商品或服务的网站展示、推销,或者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的定向营销,来为商家提供打包式的服务,这也是社会分工协作的结果,商家可能不擅长网络营销,但它却想通过网络来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这时就可以将网络销售渠道外包给团购网这样的网站来做,自己则专心于实体店的运作。而团购网利用自身的知名度、网络营销专业化优势、众多的网络客户资源,可以帮助实力相对薄弱的商家撬动更多的资源,让商家花较少的钱,达到更佳的营销效果。
附:团购网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础
团购网兴起的原因在于需求的价格弹性,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说白了很简单,即价格降低之后,需求量会扩大多少,如果此商品富有弹性,即弹性系数大于一,那么价格下降会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出售弹性大商品的厂商,价格降低会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这些增加的销售收入,就是卖方会将自己的商品以较低的价格放在团购网上薄利多销的动力,高价少售与低价多售,造成的商家收入上的差距,是团购网兴起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在零售模式中,卖方能提供的商品价格是十元每个,此时能销售五个,当卖方价格降为六元每个时,却能卖出十个,前者卖方的销售收入是五十元,后者的收入是六十元,存在十元的收入差距,所以卖方愿意从这十元的额外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二元)给居间方(团购网),来实现薄利多销,增加营收,通过居间方的撮合:
买方单价节省:四元每个
卖方总价多赚:八元
居间方总赚得:二元
居间方这二元的收入来自于它为买卖双方所提供的撮合服务,这种撮合服务体现在:
第一,把众多的具有相似口味、需求的买方集中至一处,组成上规模的团,以实现卖方的多销;
第二,对于买方而言,要形成足够的团购人数,要寻找具有相同口味的同伴,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这也是买方愿意多付出二角钱每个价钱的原因(假设卖方可将居间方获得的二元全部出让与买方);
第三,卖方而言,通过一次性多售出商品或服务,可以加速存货周转,降低成本,也可以帮助卖方实现传达商品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等间接收益。
总之,居间方获得的二元收入,大体上等于买卖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这种居间企业的产生与成行成市有如下的定律:
居间定律:买卖双方之间已有的或潜在的巨大需求,且双方交易间存在足够大的信息、交易成本,而提供居间服务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此时就会催生居间企业的产生,反过来,居间企业的产生又会像催化剂一般,进一步促进此交易市场的兴旺发达。
其中,网络的巨大作用在于:借助于网络平台庞大的客户群、信息量,以及互联网在居民间的日益普及和网络费用的下降,使得一些原本由于集合这些交易信息成本巨大,以至于高于因此而带来的收益的居间企业,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而迅速成长起来。
雨城影像:文化这个东西,既可以把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拢到一起,从长远看,悠久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力,另外,文化也是一个看点,可以作为旅游的一个看点,比如下图成都的锦里,就是武侯祠的所在地,成都是西南的重镇,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家的政策安排,另外在西南地区悠久而有名的文化,也是其经济实力居西部省会、首府城市第一的原因。
成都的经济总量大约是昆明的两倍多,同为西南的重镇,昆明的经济发展落下成都不少的距离了,昆明,要加油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