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5184 10
2010-10-24
关于高老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

书本上P48页所说:第三种情况: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举个例子:当P=3 Q=20  时,

假设价格下降了10%,那么根据ed=1,需求量上升10%,

销售收入=3*(1-10%)*20*(1+10%)=59.4不等于60

请问这是为什么?(我是根据P47页那个具体例子的方法计算的)

另外一个例子,假设原始价格P=100,Q=100  ed=1.1>1
那么当价格下降10%时,需求量增加11%,则100*(1-10%)*100*(1+11%)=9990 <10000  

这又如何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24 13:56:54
ed恒1的话,PQ就一定是一个常数。我觉得是书上的论述有问题。事实上有,d(p×q)/dp=q+p×dq/dp=q×(1+(dq/dp)×(p/q))=q×(1—ed);而d(p×q)/dq=p+q×dp/dq=p×(1+(dp/dq)×(q/p))=p×(1—1/ed);这时,可以看出,若ed=1,导数值为0,即收入与p,q均无关。不妨设pq=1,当p=q=1时,可以;当p减小了50%时,q要增大100%才可以使得ed=1。但从事后看,q从2,如果减小50%的话,就是1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4:17:11
不好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我是个初学者,能不能举个具体数据来计算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6:39:57
其实已经举了一个pq=a(a为常数)的例子。此时,q=a/p,依据定义ed=-dq/dp*p/q=-a/(-p*p)*(p/q)=a/(pq)=1,满足条件。
不妨设a=1,现在我们来看,若p从1减少到0.5,减少了50%,则q就要对应地从1增加到2,增加了100%。但是增加的数量为事后结果的50%。

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ed为1,那么,若价格变化百分之几,则需求量量反方向变化变化后的百分之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7:13:12
但是课本P47页上的那个假设ed=2

P=10 Q=100

书上说P上升1% 价格为10.10  由于ed=2,得到Q要下降2%,即Q=98

得到10.10*98=989.80

很明显这个Q的下降不是事后所下降的百分比```


但是如果用这个方法来做ed=1这种情况是行不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9:41:08
呵呵,我根据点弹性的定义式,积分了一下,求得满足此条件的需求函数为:P*P*Q=10000,你代入定义式看看,ed是恒等于2的。
此时,d(p*q)/dp=q*(1-ed),再积分可得收入应该为10000/10.1,的确并非题中所给的答案。
这个应该涉及到无穷小的忽略。但我上面的理解应该没有错的。都是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