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之一~~~~~~如果我是司马懿》
背景知识:
止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四门大开,用作20军士,扮作百姓,扫洒街道。孔明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凭栏焚香操琴。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看毕大疑,往北山路而退。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必有埋伏。”
亮大笑,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以令兴苞二人等候。”
众皆叹服。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司马懿必将复来。
另:电视剧版的空城计一回,司马懿听罢一曲,良久,退兵。
多了听曲这么一说。
如果我是司马懿,那孔明必定是队霸这般选手。
我有十五万人,街亭,列柳城得手,向西城而来。
队霸有多少人,两万五死在街亭,
据后来统计,自有一万五,其中六千给了兴苞二人,五千搬粮草,自己还有二千五。
我一来,就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
城门大开,只有几个不像是农民的农民在扫地。
那我为啥子要跑???
第一反应,有埋伏,速退。
第二反应,速退?看来这就是诸葛亮要的结果,有诈。。。那我就包围他,看他弹得到好久
第三反应,我等?看来这又是诸葛亮要的结果,争取时间?不是有埋伏,而是等援军。。。还是要退。。。
第四反应,还是退?吗麦皮,这才是他最后的结果,那我还是等到,包围之,听歌之。。。。等等!
第五反应,到底是退还是等,且慢,我想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他。。。。。。”
如果我是孔明,我一生谨慎,从不弄险,
今天摆这么一个空城阵,如果不是冒险,而是有计划的埋伏,那也就是为了把司马懿搞痛一次,
也就是为了伏击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率军轻入,以为空城就是空城,中个小埋伏,死个万把人,也就只能这样啊。
那反过来,想让司马懿死个万把人,应该不止这一种办法,
再说,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死个万把人,有什么影响?
而且,司马懿生性多疑,世人皆知,这种思路来对付司马懿,绝不是,对,绝不是这种思路。
否了。
那既然诱敌深入的计划否了,那就是说,这空城是真的空城?
那就是说,孔明确实没人了???
为了吓我,知道我多疑,摆个阵,能有什么结果呢,
其一,拖点儿时间,等待援军。
其二,吓退我,他好跑路。
那么相对来说,第一个结果,我司马懿很难接受,援军的实力,人数,我一概不知,
但是,我也很好对付这个思路,
方法就是速攻之,调一万精兵,攻城,半个时辰之后,起码可以探出城内守军虚实,
若多,时间一到,速退。
若少,一万精兵,足以攻下该城,十五万大军入城重新部署,援军来了也迟了。
而且关键可以拿下诸葛亮。
第二个结果,吓退我,他好有时间差跑路,
这个结果,我也很好对付,就是包围之,时日一长,没有不透风的墙。
其实对于孔明来说,我司马懿只有两条路,退或战。
第一,如果他的一切动作,只是为了吓退我,这本身就说明,他是虚的。
第二,如果他只是为了伏击我,那他的这一切动作,都有点儿莫名其妙。
因为如果真的要伏击我,起码要留一支像样的部队,在城下牵制住我的十五万大军,拖住我,跟我打一场,
然后,埋伏的部队再趁势从身后或两翼乘乱围攻我,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而现在的情况是,他在楼上弹琴。。。。。。没有任何其他信息。
那我几乎可以瞬间就判断,诸葛亮,你狗日的今天死定了。
综上所述,如果我是司马懿,我的最佳方法,是拿出十五万大军中的老弱残军,凑够五万人,直接攻城。
其一,探明虚实。
其二,打乱了对方的部署,因为当我拿出五万次兵攻城的时候,我的十万上兵还在安全的位置观战。
那你的埋伏,到底是出来呢,还是不出来呢?
出来的话,那对我的十万上兵来说,埋伏不成埋伏,
如果不出来,眼睁睁看着我的五万次兵攻城,虽慢但亦有杀伤。
关键是,你的诸葛亮同学,在城楼上!!!杀他一个,当五十万大军。
其三,剩余十万上兵,就地以逸待劳,修建工事,就算有援军来,也能欺其长途行军之劳累,好整以暇。
。。。。。。。。。。
其N,总之,我不会跑。
我凭啥子要跑。
另外,关于电视剧版的听曲之后速退。
大意就是司马懿想听出歌曲中的破绽,
如果心神不宁,说明紧张,说明害怕,说明孔明确实没有人了,那就可以速攻。
但是司马懿听完一曲,丝丝入扣,没有一丁点儿的破绽,大骇,速退。
我觉得这个逻辑搞反了。
意思跟前面的一样。
如果我真的在听诸葛亮弹琴,那么,如果真的没有破绽,我一定会攻城,因为,
当你的对手是诸葛亮这种级别的时候,你还怀疑他的心理素质,那只能说,你就是一个傻逼。
他只要想弹好,就算是火箭筒对着他的脸,他也能弹好。
你能看到的他的破绽,都是他想让你看到的。
你没有看到,是因为他不想给你看而已。
所以,如果他没有破绽,那正说明,他不想让我看到他的紧张,说明,
他本身紧张的要死,说明,他是虚的,他是空城!!!
相反,如果其中有一个破绽,那我一定,不需要听完,马上就退兵。
而且,这个破绽越隐蔽,老子退的越快。
因为,越隐蔽,就越真实,就越容易骗到人,对付我司马懿,你不拿出看家本领,我还真的不会上当。
最适合的破绽,就是要符合你诸葛亮的一贯风格的破绽,那,必定是非常微小的。
如果你来一个大破绽,司马懿反而会觉得,过了,假了,一假,
就又要N+1了,本来退的,这次就必定会攻。
所以,不管是电视还是书,我觉得,这个环节上,你把我司马懿,写的有点儿憨了。
爱人些,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