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在成功妖魔化了公务员、医生、富二代之后,老人走上了最前线,成为人们心中新兴的魔鬼,或许下一个将被妖魔化的将是教师——国家的园丁。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社会?本文,不讨论社会多么可怕,多么恐怖;不讨论一群人,很庞大的一个群体的人,是多么的让人一想就觉得毛骨悚然;也不讨论,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如何如何就如同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恐怖片里。如同世界喜欢讨论新兴的经济体——中国,本文只讨论新兴的“魔鬼”——老人。 频繁发生的老人撞瓷,被老人演到出神入化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让人们,特别是开车的人见到老人如临大敌,唯恐躲之而不及,让人们看到老人摔倒时,对老人的“望而生畏”,扼杀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扼杀了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乐善好施。当石老太信誓旦旦、气势如虹、声如洪钟的喊出“肯定是大巴撞的”的时候,她在中国极度脆弱得道德体系上,再深深的砍下了一刀,她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寒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她本人以及有些媒体称是误认,从实际情况看,纯粹扯淡,侮辱读者的智商。但这一切真的都是老人得责任,老人就真的这么可怕么?
我们注意到,在大多数撞瓷和诬陷的事件中,老人的子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子女一定是知情人。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于这些扯皮的事儿,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能力,这些事情肯定都是子女代办,他只负责诬陷,具体的诬陷技巧、台词、表演等等,当然还得子女出主意,所以子女一定是知情的。第二、子女是最大受益人。老人诬陷得到的钱,自己留着也没用,基本都给子女了,或者自己留着也大大减少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总不会有老人想诬陷点钞票带到棺材里。故而子女是最大收益人,基本这些钱都直接或间接的进入了子女的腰包。第三、绝大多数子女都是怂恿者,是帮凶。有了庞大利益的驱动,自己可以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的敲人家一笔,逮到这个机会不容易,自然要怂恿老人去诬陷,机会不是天天都有,人人都有的。讨论至此,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老人只是个工具,被他们子女用来敲诈的工具。
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行动不便,也没有了收入来源,喜欢玩撞瓷,能够为了几个钱昧着良心咬帮助自己的好心人,并不辞劳苦,频繁走动于法院,扛的住万人白眼的肯定不是有钱人。这些老人非常需要子女的救助,在中国目前道德体系混乱,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老人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吃着子女的饭,恐怕很多老人还得干活,还得看子女的脸色,如此一来,如果子女令他们去诬陷,他们敢不诬陷?恐怕是”子令父从,父不得不从“。
在这些频繁发生的案件中,还有一群重要的帮凶——公安、司法人员、以及医院。在”无用“的道德体系崩溃之后,中国衍生出了另外一种异质的社会文化,并成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词——关系。在事故发生后,调查取证和审判都是在当地进行,不可置疑,当地人,再怎么的都会比外来的司机与当地公检法人员、以及医院关系好。这也是撞瓷,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大多都发生在外地人身上的重要原因。在调查取证时,有利于诬陷方的证据会得到完善保存并在审理时得到重视,而不利于诬陷方的证据会被忽视,或者有意模糊,比如在医疗鉴定上讲,”无法确定原告伤情的具体成因,但能够确定原告伤情系外伤所致”,不能排除由于事故导致当事人有心脏、肺、胃的损害,不能排除由于事故导致病人突然得了心脏病、突然得了胃癌、突然得了肺结核,突然得了艾滋病等等(此中有些夸张,要表述的意思,你懂的),有譬如在事故鉴定中,”不能确定小客车与王老太身体有接触,也不能排除小客车与王老太没有接触。被告发现原告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原告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等等。当然这些也不完全是因为关系的原因,也有很大的是因为不愿承担责任,怕得罪人,而含糊其词。而在他们明哲保身的时候,却成了一起又一起令国人寒心的案件的帮凶。
回到事件直接当事人身上,我们发现,虽然那些老人可恨、可恶、可耻,但是他们更可怜,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他们想那么做,他们那么做只是为了活着,为了讨好子女,为了有口饭吃,他们是被逼的,是被不孝的子女,被国家法制的缺陷和不完善的保障体系所逼,是他们在逼良为娼。老人们耕耘一生,为社会做了巨大的贡献,而到暮年之时,却被逼着出卖人格,出卖良知,出卖身体,国之不幸,民之耻辱。我希望大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一味谴责老人,我希望大家能花更多的心思,寻求事件的根源,呼吁子女尽孝,国家尽责,老人才可以安心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