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语法规则
我们还可以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于词的分类,进一步考察社区意指赋予词汇涵义,一般都是具有真值的。即便有少数是意指虚假对象的语词,只是在名词类中。
社区意指赋予语词的真假值是公开的和确定的,即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一特定的事物、事态、关系、性质、量、作用等等。现代汉语有实词六类和虚词六类,具有假值的语词只有在名词类中才能找到,其它的实词和六类虚词都不具有虚假值。
一、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
(一)名词:
1、一般名词:手、床、飞机、汽车、专家、售票员、学生、伯父;
2、专有名词:中国、莫斯科、黄海、长城;
3、集体名词:人类、人口、书本、物资;
4、抽象名词:概念、气氛、原则、意识、成就、水平;
5、方位名词:东、南、西、北、前、后、上、下、左、右、里、外、内、中、间、旁和合成方位名词:以、之、边、头、面,如以前、之后、里面;
6、处所名词:
7、时间名词:
几乎找不到虚假值的语词,在为数不多的意指虚假之物的语词中,也是公开的成为精神实体。而且都是名词。如,嫦娥、上帝、地狱、天堂、真主、神仙、龙宫、鬼、妖魔、孙悟空、前世、来世,等等。这些名词大都在宗教和神话故事中应用着,它们与社会生活和科学论证中的表达式真值和真句的问题往往无关联。因此,除了宗教陈述和神话描述的语句外,表达式的真值和真句的问题,实际上与社区意指无关。
实词意指信息是明显的,它们直接指向事物或事物的状态、关系、联系和性质。
二、虚词六类都不具有假值: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象声词。从语法上讲,虚词是不能单独成句的,但是虚词组词成句,联句成章,表达多种关系,情态和语气等,往往都离不开虚词,而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涵义比较抽象。但是,虚词其实不虚,更不是假。
三、副词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否定或语气;并不具有或真或假的性质。比如:
1、程度副词。如:最、很、非常、十分、极、特别、格外、太、更、越发、稍、略、稍微、较;
2、范围副词。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
3、时间副词。如:正在、立刻、马上、刚、已经、曾经、向来、一直、渐、往往、常常、始终、终于、忽然、偶尔;
4、频率副词。如:再、又、还、屡次、一再、再三;
5、否定副词。如:不、没、未、别、勿、莫、未必、不用;
6、语气副词。如:必、必定、当然、准、的确、也许、大概、偏偏、果然、居然、竟然、幸亏、其实、索性、难道;
7、关联副词。用在词语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表明某种关系。如:就、才、也、还;
四、介词用在名词或别的词语前边,一起组成介词词组,共同充当句子成分,表示空间(处所)、时间、方向、目的、对象等。主要的介词表示下列意思:
1、处所、方向、空间——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沿着、顺着;
2、时间——自、自从、到、在、当、下;
3、状态、方式——按照、依照、以;
4、目的——为、为了、为着;
5、关联、对象——把、对、对于、向、同、跟、关于;
6、比较——比、跟、同;排除——除了;
7、被动——被。这些介词单独不具有的性质,
五、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和词语、分句和分句,帮助表达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一个连词总要关涉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方面。表示在范围上进了一层,用“不但……而且……”;表示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都是语词所示的涵义都是意指的性质,而不是指称。
六、助词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⑴结构助词:“的、地、得”是用来作为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标记。⑵时态助词:典型的有“着、了、过”三个,它们用来表示动作变化的时态,如“看过、去过”。 ⑶语气助词:附着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七、叹词是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表示招呼、应答的词,如:啊、哎、哟、哼、嗯、喂。它们都是意指的性质。
八、象声词……
综上可见,虚词实则不虚,它们都是描述直观和非直观事物的种种关系、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所必有的。
除了社区意指所赋予虚构物象的语词外,人们对于自己所言说的话语都声称是真实的可靠的,这也是语言涵义的基本面。说写者意指给予语句的假值,有的是公开的,如神话等;有的是不公开的而是隐蔽的,如虚构事实、虚构情节而发生的或恶意或善意的谎言。而这些谎言是不可能由语言来检验、揭露、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