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没有打扰大家。这本书算是对〈漫谈博弈〉专栏的交代和总结。
  
 
 《身边的博弈》
董志强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
本书部分材料可阅读本blog的专栏:策略·博弈中较早的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它没有数学门槛,读者不需要研究晦涩的数学模型就可以掌握博弈论思想的精髓。
  本书内容涵盖了完全信息博弈论的基本范围,共有12章和近百个故事,加上在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篇幅给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让我们在遍及古今中外,人为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领域中的故事长廊里酣畅淋漓地感受着博弈的精巧和运筹帷幄的快感!读者可以把它当作一本故事书来读,也可以当作一本教材来阅读。
  这是一本可以带来思想快乐的书,是许多博弈论爱好者正在寻找的这样一部著作——它值得放在床头上,每天入睡前读上半小时;也可以放在衣兜里,乘公共汽车时打开看一看。当然,如果你被迫参加一些无聊的会议时,也可以拿出来在桌下翻一翻,把本来要被浪费的时间夺回来……
 ——以上简介摘自蒲勇健老师(国内知名博弈论学者,重庆大学教授、博导)对本书的评论
本书部分材料可阅读本blog的专栏:策略·博弈 中较早的文章 
  【关于本书】
 (以下内容摘自本书第一章第三节)
读者和我之间的博弈
  聪明的读者会发现,您与我之间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博弈。
  正如标准博弈论对参与人的基本假设:他们都唯一以自身的利益作为选择行动的标准,而不会考虑怜悯、仁慈、奉献精神之类。所以我写这本书,绝对不是出于什么高尚情感或奉献精神要来帮助您学习博弈论。我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它能有一个好的销量,能卖个好价钱。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如同本书第七章将提到的绑匪和人质的家人之间的缺乏信任一样,现在的我特别象一个绑匪,而握在我是手中的“人质”就是这本书的质量。您就象“人质”的家人,如果人质安全(本书质量高)你当然愿意付出赎金(付钱购买)。但是,我却可以拿了赎金之后杀掉人质,让你购买的是一本糟糕不过的书。
  是的,我的确可以欺骗读者。大多数读者也许只是看了封面、目录或前言和后记中几段话就做出购买的决定。既然如此,我完全可以多花点时间将目录、前言和后记写得漂亮些,再让出版商设计一个非常诱人的封面,而在书的其他地方就随意填一些文字敷衍了事。只要您的钱落入我腰包,等您发现这本书原来是粗制滥造的时候实际上也已经对我毫无办法了。
  对于绑匪来说,收到赎金而杀害人质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这将使他失去信用而在以后将很难成功地勒索人质的家人。所以,职业绑匪常常会树立起讲信用的声誉。同样的道理,对我来说,如果希望能长期得到读者的接受,那么欺骗读者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原因很简单,首先,如果我欺骗了一个读者,那么这个欺骗信息就会传给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最后我这本书被贴上垃圾的标签卖不出几本;而如果我认真地写好这本书,得到读者欣赏,那么也就会得到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欣赏,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其次,我是一个大学教授,如果我不负责任地敷衍了事,失去的不仅是读者,也可能让人怀疑我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既然我希望长期在学术市场呆下去,我就不能象一些不负学术责任的写手那样信手随意;第三,出版本书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公司),在国内是以出版经济学普及著作和教材而在读者中享有美誉的出版商,既然她好不容易积累起自己的声誉,并且希望自己的基业常青,则断然不会出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著作来损害自己的声誉。如果我在这本书里确实没写什么象样的东西,那么出版商就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受害者。当然,这也说明出版商的编辑和责任编辑非常积极地跟我讨论书稿的写作和修订意见,并不是出于真正关心我个人的利益,只不过是出于对出版商利益的关心而导致我的利益也得到了改善。同样,我也没有心思关心读者的权益和利益,但是在市场至上的环境和出版制度下,我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写好这本书,客观上的确给读者带来了好处。难道不是吗?
几句交代
  本书是将博弈理论运用于考察真实世界的策略行为的科普著作。目前的博弈论著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博弈论学者写的教科书和专著,其中理论和知识是系统的,但是需要读者有较好数学的功底;另一类是一些博弈论的圈外人士写的故事性质的通俗著作,集中于讲述策略故事,但忽略了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也没有凸显出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甚至有时还存在一些容易误导读者的错误。本书所走的路线,是介于两类著作之间的中间路线。
  多年来对博弈论的研习,使我深知系统地掌握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对于学习博弈论和提高策略技巧的重要性。本书的内容组织几乎可以当作一本博弈论教材。不过,任何一门学科一旦成为教材就会很枯燥。为了让读者能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博弈论,本书在写作采取了讲故事的科普叙事方式,这样至少不会象教材那样枯燥乏味。本书所讲故事的领域主要涉及到历史、日常生活、政治和军事、生物学等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博弈论运用相当成功的领域。
  应该说,本书的内容只涉及到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理论及其应用。这也是本书作为初级博弈论的科普著作的原因。那些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包括静态和动态及其应用),则是作者将创作的高级博弈论科普著作《信息与策略:有限信息下的生存博弈和智慧较量》一书的内容。
本书的结构:第2、3、4章,是纯策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内容;第5章是混合策略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内容;第6、7、8、9章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内容;第10、11章是完全信息博弈另外的两个应用领域。我相信这样的安排比讲一个一个的故事更好,杂乱无章地讲故事实际上使读者无法掌握各类问题的基本的博弈分析框架。而本书这样的编排中,我可以先插入每一类问题的分析框架,然后再讲这个框架下的故事。条理应当会更清楚。当然,对于那些只喜欢读故事的读者,您不看那些分析框架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强烈建议对一些根本重要的内容不要跳过,比如第4章关于纳什均衡的画线求解方法、第5章关于混合策略的求解方法、第6章的逆向归纳方法。标题前有“*”号的内容万万不可跳过。一旦跳过,则您可能在阅读本书其他内容时就会比较有障碍,而且也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本书部分材料可阅读本blog的专栏:策略·博弈中较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