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1757 1
2024-03-09
作者是总被引9W+次的大牛。一篇原文引发热烈讨论,AMR同期刊出3篇反驳的论文和作者的回应,精彩纷呈。十年后还有后续总结,回味无穷。
原文

讨论的三篇


作者回复

十年后的回顾


个人笔记如下,仅针对前五篇,不包含十年后的回顾一文。
分别回复了Zahra&Dess,Singh和Erikson
---------------------------
Zahra&Dess
1.原文观点: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以将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区分开来。
讨论:这种隔离有什么好处?
回答:这是误解,我们并没有兴趣在企业家精神与战略管理之间筑起围墙,相反而是企业家精神领域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但不能和战略管理进行一体化整合,因为整合在一起会使得研究者聚焦在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不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问题。


2.原文观点:相对其他企业的绩效优势并不足以衡量创业绩效。
讨论:战略管理中的其他概念也来源于其他学科,而战略管理领域的诸如机会识别、时间溢价、资本溢价、不确定性溢价等概念都适用于企业家精神领域(不能说相对绩效优势就不能用于衡量创业绩效)。
回答:战略管理领域已经回答了该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在企业家精神领域存在呢?我们应该转向关注企业家精神领域的核心问题(when、why、how机会存在、某些人能发现机会、行动方式的区别)。


3.原文观点:when、why、how。
讨论:没有衡量outcomes。
回答:是的,应该包含outcome,但是你们的outcome太狭隘,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个体的、企业的、行业的和国家的。


4.原文观点:什么要研究企业家精神,原因有三点(是社会将技术信息转换为产品和服务的机制;是发现和缓解经济体中时间空间上低效率的机制;熊彼特将产品和过程中的创新分离出来作为变化过程的关键引擎)。
讨论:还有第四个原因及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智力资源的增强。
回答:同意!


5.原文观点:我们这个框架和其他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1)我们关注机会的存在、发现和利用;(2)我们检查了个体和机会的影响而不是环境的前因后果;(3)我们的框架比公司创立更广泛。
讨论:考虑到识别环境力量作为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前因, 其中第2点就不能忽视环境。
回答:我们要声明我们不是要忽略环境力量及其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而是认为个人和机会是解释企业家精神的第一阶力量,环境力量是第二阶;环境力量可以调节个人和机会的效应,但是不能单独解释它。


6.原文观点:我们希望能够激励其他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加入我们来创建一个企业家精神的系统信息体。
讨论:从根本上说,隔离战略管理和企业家精神并不能解决研究领域的困扰,相反,很好的整合和综合战略管理和企业家精神的例子比比皆是。整合而不是隔离是企业家精神取得更富有成效的研究的关键。
回答:正如战略管理不能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整合一样,我们不同意将企业家精神与战略管理整合;而且如果战略管理能够回答企业家精神的基本问题,那为什么这些答案还没有被阐明呢?
---------------------------


Singh
1.原文观点:引用了卡森的定义:创业机会是哪些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料和新组织方法以高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引进和销售的情况
讨论:按照这个定义,创业机会就产生利润,但是在互联网行业,有些公司亏损很大、创始人却成了百万富翁
回答:首先我们认为互联网行业尚未达到均衡所以研究者无法衡量互联网新创企业的收益;第二创始人引入新的公司想法并且以大大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给公众就是创业机会存在并且被成功利用的证明呀!


2.原文观点:无
讨论: 应该仔细推敲文献中创业机会的定义,例如Timmons认为机会具有吸引力、持久、及时的性质,且锚定在创造或增加买方或卖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上(1994:87)。这个定义中的“吸引力“、”持久“、“及时“和”机会窗口“的术语就只能临时使用,因为先发者(1)已经开发了一个市场且有数据支持未来的机会,或(2)已经成功了。为了说明企业家精神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联邦快递创立前的概念如何符合上述机会的定义。
回答:这个应该Timmons自己来解释!


3.原文观点:如果猜想付诸实践并且是正确的,个体就能得到创业利润。如果猜想付诸实践但不正确,个体就会产生创业损失。
讨论:对于现在的机会认知存在的问题是其他结构和复合变量与机会结构(机会、盈利性、资源控制)交织在一起。——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不只是猜想。
回答:是的,你理解错了。我在179页发掘创业机会的决定中就提到了“这个答案看起来又是机会的联合特征与个体性质的复合函数。”以及后面的"感知差异“、”乐观主义“、”其他个体差异“都会影响成功的结果。


4.原文观点:无
讨论:没有指出猜到机会却行动错误的情况
回答: 我们根本没有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说了机会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


5.原文观点:无
讨论: Singh认为可以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一个灵活的、追求利润的、潜在的风险,维市场提供创新新产品或服务,改进现有产品或服务,或者在一个未饱和市场中模仿一个可盈利的产品或服务”。
回答: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并不充分。因为1.作为一个新创企业,企业家精神并不必要创办新组织;2.创业机会并不一定要以新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出现;3.我们不认为“创新”、“改进产品”或"模仿“只是创业机会的一种形式...“发现由于时间和地理上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低效率...和对于随着政策、约束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资源可替代使用方案的相对成本和利润的变化的反应”都提供了创业机会的基础。
---------------------------


T. Erikson
1.原文观点: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检查创造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怎样、被谁发现以及产生什么效果的过程
论: 我同意Hornaday的观点,即企业家精神不能只用一个维度来衡量;但是他构建了3个维度(经济创新、组织创立、利润追求),我同意原文的“组织创立”不是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条件。
回答:你自相矛盾了。照你引用别人的三维,“组织创立”维度不是必要的,另两维嵌入了我们的概念中,那为何说我们缺少两维呢?


2.原文观点:定义围绕“机会”展开
讨论:根据Stevenson 和Jarillo(1990)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行为现象和管理方法,他们把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一个个体依靠自己或者他们所在组织来追求当前控制资源之外的机会的过程”,这一定义与原文作者Shane和Venkatardman的提案一致。但是资源和过程也是关键维度,过程、资源和机会构成的三个维度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回答: 我们同意,但是我们已经嵌入了我们的理论框架之中。我们解释了机会如何创造产品和服务,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如何发现并抓住了机会以及抓住机会的不同模式和行动。各种理论都指出,“怎么样”的问题解释了过程,我们解释了两个资源(信息和认知属性)影响了机会的发掘,我们还解释了几个资源(机会成本、金融资本、社会关系、职业经验、风险承担意愿、乐观主义、自我效能、内在控制、模糊容忍度以及成就需要)影响机会发掘的决定。最后,我们解释了获得资金、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和附加资产影响了机会发掘的模式。


3.原文观点: 无
讨论: 提出了三维框架模型,包含了协调能力、看到风险成果的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
回答: 我们不同意,有两个原因。1.Erikson提出的框架过于个人中心化,他提出的三个维度过于强调个人,忽视了机会,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识别的机会质量的差异,忽视了衡量机会(忽视了比较为研究癌症发掘机会和满足某个新披萨店的需求挖掘机会的差异);2.在Erikson提出的框架中,他解释了“创业能力”。我们认为关注特定企业家的技能和能力对于企业家精神领域来说过于狭隘,还应该包含机会为何、何时以及以什么形式存在,一些人而不是其他人何时、怎样发现了机会,人们何时抓住机会,机会的本质如何影响发掘的决定为什么、何时、如何使用不同的行动模式来发掘机会,创业过程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1-31 10:28:47
感谢分享,学习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