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要正常运转,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第一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
谢国忠
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这样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转。否则,全球经济将会不断承受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破坏全球经济。 南欧国家ZF和英语国家的家庭不负责任地借贷,以及德国、石油出口国和东亚各制造业出口大国的高额储蓄,为当前的危机埋下了种子。中国在盈余国家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如果中国继续将其盈余用于购买其他国家ZF债券,那么,由此引发的扭曲会害人害己。中国可能会成为 “国际口水战”的焦点。
中国过剩劳动力的全球化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以名义美元价值计量,上升幅度超过20倍。短短20年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如果中国能将过剩的资本全球化,将在下一个20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大金融中心。此举会造福中国和世界。
第一步应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这只是一小笔首付,但却能鼓励跨国企业拓展产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此举将成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从贸易中心到金融中心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金融中心必须首先成为贸易中心。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正是因为英国曾经超过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服务贸易国。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也是因为美国取代英国坐上了国际贸易的第一把交椅。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到2020年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巨无霸,其贸易额将是排名第二的国家的贸易额的一倍。中国可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我认为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将不仅会伤害本国经济,还会影响全球经济。
金融随着贸易而来,是因为大多数金融服务都与贸易相关,其利润也大部分得自贸易。可以从平遥的例子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平遥是山西的一个小镇,19世纪,平遥人利用处于中俄两国贸易枢纽的优势,从两国商品价格差中获利。贸易带来的利润和贸易对融资的需求,将平遥变成了一个金融中心。之后,由于海上贸易取代了成本高昂的陆地贸易,平遥衰败了。中国的金融中心也随之迁往上海。
同样,美国并没有刻意排挤英国,以求取而代之成为金融中心。取代最终发生,是因为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金融业的繁荣接踵而来。华尔街的重要地位是美国工业成功的结果。
以工业能源消耗计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以美元计量的产值还没有成为第一,是因为中国的货物仍然很便宜。未来十年,中国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吸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出口增速仍然可以保持在10%。到202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额可能会两倍于德国。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最大贸易国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可能有些人会说这种情况属于过去,信息技术业已使得资产交易的地点无关紧要。但是,德国目前的困境提醒所有人,当金融中心和资金来源脱节时,谁有钱谁倒霉。即便德国在过去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其金融体系欠发达程度却糟糕透顶,需要靠伦敦的银行家将其资本转到其他国家。现在看来,伦敦的银行家想整垮德国也是很自然的,是德国人花钱请他们这么干的。